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人物 » 石油企业人物 » 正文

陈耕:“私有化”的设计者

日期:2006-11-1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中华工商时报

国际石油网

2006
11/17
15:4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陈耕 私有化 设计者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召开的2005年年终新闻座谈会上,陈耕对在坐的中央媒体记者吟颂起了主席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咏梅》。素来以严谨少言而著称的这位掌门人,是什么让他今天的内心如此激扬?
  2004年4月16日,《中华工商时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马富才黯然引咎辞职继任者能否续写辉煌中石油进入陈耕时代》的文章。此文指出:在中国面临能源更加短缺而国际石油市场激烈动荡的势态下,陈耕执掌中国石油帅印,这对他的确不是一个小的考验。
  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发展油气优势、力争油气总量增长;提升炼化实力,做精炼油、做强化工;强化市场营销,显著增加销量;拓展国际业务,不断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在这四大块主营业务的增长上,陈耕代表中国石油全体将士曾向中央和国务院立下军令状。
  记者手中有一份2005年中国石油的工作报告。这一报告生动地描述了在过去了一年里,中国石油取得了不菲的业绩。
  2005年中国石油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实现收入6720亿元、税费1410亿元、利润总额17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30.8%和36.3%;新增探明油和气地质储量5.7亿吨和3580亿立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0%和78%以上;生产原油10585万吨,同比增加130万吨,占全国的58%以上,生产天然气3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8%,占全国的75%以上;加工原油11061万吨,生产成品油7114万吨,比上年增加553万吨,大体占全国成品油产量增量的55%以上。
  陈耕从马富才手里接过帅印后,外界评价他与前任的管理风格相悖,记者也持这样的看法,但中国石油有一个传统的思维,陈耕一直秉承下来,这就是“少说多做”。即便是去年两大可以称之为中国财经界的经典之作,陈耕也不愿与记者多谈及。
  在去年,中国石油以要约收购方式,现金回购了吉林化工、锦州石化、辽河油田三家下属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解决了内部同业竞争问题,规范了关联交易。而收购其价格比当时市价提高了30%到40%,与目前国内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平均10送3的水平相比,这一价格对流通股东更是一种实质的利好,因而得到了流通股东的支持。此举开国内资本市场解决股权分置改革的先河,具有“多个第一”的有益探索和创新。
  被誉为中石油上市子公司“私有化”的设计者
  也在去年,中国石油以每股55美元现金要约购买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所有上市股份,交易总额涉及41.8亿美元,新增原油生产能力1000万吨/年。
  此举是在中国海油上演中国企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跨国收购功败垂成之后,无论是并购对象还是并购数额,都对中国正在加大实施的“走出去”战略作了最新的诠释。
  坐在中国第一大油气企业的位置上,陈耕面对被自己称之为复杂的市场形势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去年国内出现的成品油供应紧张,去冬南方出现的燃气短缺不足,都让陈耕忧心重重,寝食不安。一个国有企业,一个中国企业的旗舰,肩负的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必须要全力尽到。
  有关“十一五”发展目标,陈耕作了这样的表述:到2010年,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年均增长10%,销售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达到12%以上;到2010年,国内外油气当量产量达到2亿吨,形成松辽盆地、新疆地区2个油气当量5000万吨的生产基地;在未来5年间,实现节能量660万吨标准煤,节水2.55亿立方米,节约用地2100公顷。
  陈耕对记者说,他今年已经六十,离解甲归田不远了。而记者以为则不然。因为他的父母给他起了一个“耕”字,注定他要为国家也为自己耕耘下去。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