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原油价格早就与国际接轨,实行市场定价,但成品油却仍然由国家定价。这是我国目前惟一一个保留国家定价的主要商品。在国际油价飙升的情况下,我国成品油价格不得不逐步上调,并同时对某些部门和行业进行补贴。
毫无疑问,之所以采用国家定价政策肯定有其合理的因素;实行价格补贴,也是出于稳定社会经济大局的考虑。然而这种做法弊大于利,有悖于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节能社会的建设。
在成品油的成本构成中,原油进价占的比例非常大。某种产品的原料价格上升后,必然要传导到最终产品。仅仅管住下游产品的价格,而上游原料的价格放开,逻辑上难以讲得通,在实际运行中则会带来矛盾和混乱。
去年国家就不得不对一家炼油公司进行补贴,这种做法的法律依据存在疑问,对其他企业不公平,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政府不可能一直补贴下去。
实行市场经济的主要目的,无非是要借助市场运行的机制,调节供需矛盾,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生在1973年至1974年和1978年至1981年的两次石油危机,给欧美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正是石油危机促使了欧美国家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的研究和发展,降低了全社会的能耗水平。
成品油的国家定价让油价上涨的信息失真,不利于技能技术和节能产业的发展,不利于替代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近年来我国的“私家车热”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形势下,仍然不见降温,与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国家定价不无关系。在目前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已经有专家在谈论油价突破每桶100美金的可能,但我国新的“有车一族”大多对此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油价的快速上涨,由此产生的额外支出最终必然将由全社会来承担,但其中有的行业最先直接受到高油价的冲击,高油价对某些行业的影响则更为严重。在此情况下,政府补贴不应该成为我们的主要政策选择,因为这不利于这些行业的可持续进步和发展。而需要得到政府补贴的行业将会越来越多,面越来越广。价格补贴将让政府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
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由于种种原因,也对国内某些行业实行油价补贴。当政府的这种补贴不能继续实行下去,或者补贴不能满足要求时,往往就出现了矛头指向政府的社会动荡。前车之鉴值得我们注意。
因此,权衡之下,我们认为成品油的价格不应当由国家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