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中国石油要闻 » 正文

批发价微跌难改"柴油荒"大势 逆转供需须变体制

日期:2010-11-20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本站专稿

国际石油网

2010
11/20
11:5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批发价 柴油荒

  11月17日,全国柴油批发均价出现了近期以来的首次下跌,不过跌幅甚微,每吨只跌了4元。各地柴油供应仍呈现批零严重倒挂、形势趋紧的格局。

  一段时间以来,柴油紧缺并没有因为各方的紧急应对而放慢步伐,反而以愈演愈烈的态势蔓延至多个领域,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快递公司变“蜗牛”、公交车久等不来、菜价因为运输难而更加高涨,甚至连殡葬业也受到牵连……公众质疑:愈演愈烈的柴油荒是真正的供需逆转,还是存在幕后推手?

  乱象:

  “黑市油”炒到吨价一万二

  进入11月,一些地方的柴油“黑市价”较之10月份“更上层楼”。在本周成都市场上,社会单位报出的柴油“黑市价”竟高达每吨12000元,较国家规定的限价高出近5000元。此前,当地柴油最高“黑市价”也不过每吨8000元。

  “这是因为西南缺少炼厂,资源调运麻烦,而当地主营单位的柴油一点都不对外出货,社会上一些流通资源就开始遭遇恶炒。”中国化工网分析师赵京敏说。

  据统计,在中国南方,目前已有2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因柴油断货而停业,广东、江苏、浙江等省数量均高达几百家。对此,中石油、中石化紧急出台措施,加大柴油供应。11月份以来,中石油原油日加工量达到40万吨历史最高水平,日均生产柴油达到16.8万吨,预计全月较10月份增加30万吨柴油供应量。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能遏制住柴油荒蔓延。多家民营快递公司因柴油紧缺上调快递价格,每件快递涨幅在1-2元以上。大牌企业康师傅前不久也发生了由柴油荒导致的停工事件。在重庆,由于殡仪馆缺油,一些家属开始自寻柴油火化遗体。

  在暴利的驱使下,山东大量原本销声匿迹的地下炼油作坊也开始死灰复燃,一些作坊用废旧轮胎炼柴油,形成一条从生产、加工、流通直至社会加油站的非法利益链。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由于柴油资源变得“洛阳纸贵”,社会上偷盗柴油的现象也开始屡屡浮出。南京一位卡车司机为避免油箱里的柴油被偷盗,每天在下班后都会花一个多小时将所有柴油抽出运回家,以备万全……

  这场始料未及的柴油荒将持续多久?据国际能源署分析,近期中国发生的柴油供应紧张态势可能将至少持续到明年2月份。

  困惑:

  市场总体供大于求

  柴油荒还在蔓延,与此同时,人们的困惑也在递增。

  困惑之一是今年的成品油供需形势。来自发改委等权威部门的统计向我们显示了另外一番图景:继2009年成品油供过于求之后,2010年上半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0963万吨,而成品油产量已达1.22亿吨。据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门预计,2010年由于全国将新增炼油能力2000万吨以上,成品油市场,包括柴油市场总体仍将供大于求。明明是总体产能过剩,为何突然间变身“到处难求”?人们不禁要问柴油究竟到哪里去了?

  困惑之二是海外资源遭遇进口梗阻。海外有大量柴油资源,我们却对成品油进口设置了极高的门槛——除了两大石油集团外,很少有其他企业能有进口资格,这使得海外资源无法有效补充国内市场。

  “为应对‘油荒’,两大集团均提高了炼厂产量,但生产周期的存在却限制了这批增量快速进入市场。如果能用进口海外资源的话,不过一到两周就可以缓解国内资源偏紧的局面。”东方油气网首席经济学家钟健说。以成本来看,当前的进口时机也非常有利。“以近日新加坡柴油离岸价计,进口完税价不过7200元,比国内规定零售均价7450元低250余元;比当前实际批发均价8100元更是低了900元。”

  但问题在于,当前的汽柴油进口采用的是许可证制度,对两大集团而言,由于倾向于通过自己的炼厂提供资源,不到迫不得已不会积极进口。

  思考:

  “柴油荒”背后的体制错位

  对于本轮“油荒”的肇因,舆论多归结为国际油价高涨与国内拉闸限电等多重背景。

  饱受公众质疑的问题在于,不断提高的库存能力为何没能起到缓解供给缺口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邓郁松认为,目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逆向调节作用”导致了柴油荒突然爆发的“怪相”。9月份,国际油价持续下降。在调价预期下,国内流通环节纷纷减少库存。10月份以来,国际油价持续回升,国内柴油库存又不断增加。滞后的定价机制没能合理调配柴油库存量。

  垄断和囤积因素也是造成柴油荒的深层次原因。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柴油产量增长12.4%,增速同比加快10个百分点。这已是较高的产量增速。由于柴油比汽油更容易储存,几乎每一次临近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打开前,都会有人囤积柴油以获利。 此外,目前,我国成品油零售价由政府定,批发价实际上却是垄断企业说了算。当两者不一致时,就会出现“批零倒挂”,导致库存有油但市场无油的奇怪现象。

  河北省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齐放认为,这轮“柴油荒”的根本原因是石油管理体制的缺陷。由于市场主体单一,石油资源在市场上得不到合理有效配置,而石油公司以计划经济模式维持市场运行,从原油进厂到成品油配送销售都按照计划在系统内运营,生产与市场脱节,而计划往往跟不上市场变化。“再加上国有油企和民营油企不相称的行业地位,这些才是‘柴油荒’的根本原因。”齐放说。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