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生产塑料原料,减少对石油的消耗,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基聚合物是以二氧化碳和烃为原料共聚而成的新型塑料原料。其中二氧化碳含量占31%~50%,可大大降低对烃的上游原料———石油的消耗。目前已批量生产的二氧化碳基塑料原料主要有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元共聚物、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三元共聚物等品种。
政策支持环境友好材料不久前,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的2007年度《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中,把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并确定130个高技术产业化重点方向。环境友好材料名列其中。
环境友好材料是指在原料采集、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生循环利用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环境负荷最小的材料,具有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的特点。而目前我国在研发领域具有创新优势的可降解塑料原料--二氧化碳基聚合物,正是值得石化行业关注的环境友好型塑料原料。
“普通的塑料原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合物是以烃为单体聚合而成,而二氧化碳基聚合物则是以烃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共聚而成,其中二氧化碳含量占31%~50%,与常规聚合物相比,对烃及上游原料石油的消耗大大减少。”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教授级高工张瑞和4月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二氧化碳基聚合物不但可以减少对石油的消耗,而且环境适应性也很理想。
二氧化碳基聚合物使用后产生的塑料废弃物,可以通过回收利用、焚烧和填埋等多种方式处理,废弃的二氧化碳基聚合物可以像普通塑料一样回收后进行再利用;进行焚烧处理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烟雾,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进行填埋处理时,可在数月内降解。
自主研发走在世界前列作为节能环保型塑料原料,二氧化碳基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目前我国在二氧化碳基聚合物研发领域的绝对优势,也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机。
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和我国台湾的科学家在二氧化碳基聚合物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科院广州化学所、浙江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相继开展了二氧化碳固定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并取得可喜进展。
2001年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着手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及利用的工业化研发工作,与蒙西高新技术集团公司合作,经过3年攻关,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3000吨/年“二氧化碳基全降解塑料母粒”工业示范生产线,2004年通过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根据蒙西集团提供的技术数据,目前已批量生产的二氧化碳基塑料母粒主要有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元共聚物、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三元共聚物等3个品种。在强制性堆肥条件下,5~60天内可完全分解。据悉,依托3000吨/年示范生产线的成功运行经验,蒙西集团正在扩大规模,目前3万吨/年的同类产品生产线正在建设中,预计可在2007年底投产。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发挥技术源头优势,还积极开发下游产品。目前,已协助威海赛绿特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医用二氧化碳塑料加工平台;协助宁波天安生物股份公司建立了全生物降解材料在一次性餐具、食品包装等方面的加工平台,推进了该成果的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2004年8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洽谈,计划在海南建立万吨级生产线。2005年,中国寰球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依据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专利技术联合开发了1万吨/年二氧化碳生物降解塑料工艺包,并通过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组织的专家鉴定。2006年4月,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国寰球公司共同投资1.4亿元在海南省东方市化工城动工兴建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生产装置,该项目预计于2007年9月建成投产。
从工业废气中回收的二氧化碳成本很低,约300元/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的二氧化碳基聚合物,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专家表示:“目前工业实验装置生产的二氧化碳基塑料母粒市场售价为2万元/吨,如果生产规模放大,二氧化碳基聚合物的生产成本应不高于常规塑料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