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中国石油要闻 » 正文

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急脉缓受

日期:2007-05-28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中国石油石化》

国际石油网

2007
05/28
16:0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石油战略 储备


  第三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完成注油准备、第二批候选石油储备基地展开角逐……在相关法律法规一片空白的情况下,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已经开始操作。然而,在争当“储备基地”的背后,6800万吨的储备任务也给油源组织、油品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

  油源何来?

  中国战略储备库的油源将采取内外结合的多级联动,不管是进口还是自产的原油,只要装进了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罐,就等于达到了储备的目的。
  

  2007年4月,继镇海、舟山之后,山东黄岛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一期工程顺利竣工。这意味着,黄岛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可以接纳“国”字头的原油了。

  几天之后,4月19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招标购买400万桶原油补充石油储备。消息放出后,国际油价立竿见影地涨了上去。区区400万桶就让敏感的国际石油市场有“不堪重负”之叹,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岂非要使得天下大乱?随着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陆续竣工和第二批基地的推出,中国该如何有效地组织油源?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姜鑫民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储备油源将采取内外结合的多级联动。储备基地油源途径主要有:一是通过海上进口中东等地区的原油;二是通过石油管道进口中国周边国家原油,例如俄罗斯、中亚及缅甸等;三是国际份额油;四是国内自产原油,诸如大庆、胜利等油田。

  多方采购

  直接从国际市场购买原油,这是最直观的方式,也是受到指责最多的方式。国外评论认为,如果中国在高油价下大举采购原油,不但会为自己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还会提高需求预期,进一步推高国际原油价格。

  对此,专家分析,比较可行的储备策略是:中国配合石油进口小量逐步购买储备,尽量降低储备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起步快、购量小、不操之过急。这样,石油储备不会因为价格波动而受太大影响,当价格高时可以少购一些,价格降低就多买一些。

  去年8月以来,中国石化采购了300万桶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并注入镇海基地,这一数量接近该基地设计总量的10%。

  专家指出,我国首批原油储备选择从俄罗斯进口非常明智。近年来,中国成为原油消费需求增量最大的国家;同样,俄罗斯也成为原油生产增量最大的国家。国内自产油很有限,储备基地的油源无可避免地依靠国际市场。中国应充分利用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大对俄原油采购,这将大大有助于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下一步注油。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曾表示,中国的石油储备应该让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两条腿走路”,既让国家石油公司参与,也让民营企业参与进来。

  中国石油基金论坛研究员冯跃威赞同上述观点。他认为,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当然也包括一些大的民营石油企业)到国际市场上买油,可以发挥其经营灵活、信息灵通、目标小的优势,形成多元化、多成分的海外兵团,使收购油源的行为更灵活。

  他进一步表示,单个企业行为比国家身份运作更容易,至少西方认为公平公正得多。像中化、中信等企业,背景不是纯国家石油公司,便于参与国际石油竞购,也不会引起国际政治争端,更不会引起当地政府的恐慌。

  从国际市场采购的原油,除了海运运输外,通过管道运输也不可忽视。随着第二批基地的扩张,以管道运输的石油将会大幅度增加。

  我国西部第一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即将落户兰州。据悉,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原油,将通过中哈原油管道注入甘肃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兰州储备基地主要依靠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油源,以中哈原油管道运输为主。兰州战略储备基地的选定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比较成功,该地区原油运输也较便利。”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庞昌伟分析。

  庞昌伟进一步表示,随着第二批甚至第三批基地的建设,今后原油的采购将更为多样化。例如,广州、海南等沿海城市的储备基地,将更多从马六甲海峡等海路进口中东等地原油;若在云南、四川等地建立储备基地,可考虑通过即将修建的中缅管道进口缅甸等国原油。

  海外寻油

  此前有官员透露,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以“份额油”为主。所谓份额油是指中国在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额。这样,不从国际原油市场上直接采购,从而避免在市场上与国际炒家对峙的情况发生。

  “如果石油储备按照从国际市场采购,既来回折腾又给人以‘中国因素推高油价’的印象。但以‘份额油’直接作为储备油源就避免了这一问题。”能源专家周凤起此前如是解释。

  基于此,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建立的石油储备制度应不会对国际油价构成太大冲击。同时,中国也会通过与国际能源机构的合作表明,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是中国对稳定全球油价所做的贡献之一。

  据悉,我国目前有很多海外合作项目都采取“份额油”的方式。以中国石油为例,其项目分布在全世界四大洲的12个国家,业务范围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生产销售、炼油化工及成品油销售等领域,初步形成了以中东及北非地区、中亚及俄罗斯地区和南美地区为主的海外发展的三大区域。2006年中国石油集团海外石油作业产量已达5400万吨,拥有权益的为2800万吨。

  以份额油的形式储备,是一条较好的保证其他储备基地油源注满的途径。镇海储备基地注入的原油除了从国际市场购买,很大一部分就是中国石化在国外权益油田的份额油。

  不过,要填满规划中的9000万立方米的储备库,中国还需要在海外大力开辟份额油占有量。

  冯跃威认为,政府需要积极进入国际市场,通过与当地政府的谈判,签订合同来实现。需要运用外交、政治、军事等手段,实现石油资源的均衡拓展。

  最典型的地区就是非洲。非洲被誉为“第二个中东”,目前已成为全球“黑色黄金”大棋局中的重要一环。非洲共有23个产油国,其中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安哥拉和埃及为非洲5大石油生产国,2006年合计石油产量为3.66亿吨,占非洲石油总产量的82.8%。此外,赤道几内亚、苏丹和乍得正成为新崛起的石油生产国。据美国《Oil&Gas》2006年终号,至2006年底,非洲地区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56.28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7%,仅次于中东和北美,为世界第三大石油资源丰富地区;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3.72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9%。

  然而,资金、技术、设备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当地石油业的发展。中国有必要也有能力参与非洲能源领域合作。这种互利合作也是一种双赢。通过合作,非洲国家经济得以发展,中国也有了稳定的油源保障。

  积极自产

  对于战略储备基地的油源、油量问题,业内人士几乎都不看好国内自产的原油。因为国内自产原油有限,很难填满国内的储备库。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中国渐进式扩大的石油储备,重要的不在于原油从哪里获得以及能够获得多少油量,无论填充进储备库的是国内油还是国际油,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关键是保证储备油缺口减少。

  “国内一些大型油田开采的原油也不可忽视,例如大庆、胜利等油田自产的原油,注入储备库后,能起到‘添砖加瓦’的效果。”姜鑫民表示。

  根据3月1日对外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国将加大青藏地区、鄂尔多斯盆地等主要含油气盆地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力度,加强新疆非油气矿产品资源勘查。随着新疆等地油气资源开发加大,今后在西部的储备基地将会使用中国公司在该地区自产的原油。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另一位专家认为,虽说政府在建立石油储备过程中,会较多地虑能源安全、较少考虑节省费用,但这并不意味中国没有更经济的石油来满足储备。一个方便的办法是先期用自己的石油注入储备基地,也就是将此前进口的石油剩余在国内重新进行地域分配,这样能降低建立石油储备的成本。

  2006年11月初,我国开始对油品进出口实施新关税。其中,成品油进口关税由原来6%左右降低为2%。同时,原油出口开征5%的关税。财政部在公布这一调整时表示,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是为了鼓励能源、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而出口关税政策则是为了进一步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产品出口。国家对能源产品“严出宽进”,根本目的是增加国内油品数量、维持国内供应平衡,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自产原油的储备量。

  随着战略储备工程的逐步推进,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油源即将成为一个现实难题,政府有必要实施储备油来源的多元化经营,进而真正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不管是进口还是自产的原油,只要装进了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罐,就等于达到了储备的目的。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