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企业 » 中海油要闻 » 正文

中海油的若干个“为什么”

日期:2007-06-01    来源:中华石油信息网  作者:中华石油信息网

国际石油网

2007
06/01
14:1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海油

   “花财政钱和花自己的钱,企业行为有质的不同!”
  现在名闻遐迩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79年筹建、1982年成立时,国家“只给政策不给钱”———一开始就从财政上“断奶”:说是资本金60亿元,实际上除5000万元人头费外没有现金,而是划转石油部上世纪60年代开办的两个老矿区,存量资产折合28亿元;另外32亿元,企业什么时候盈利了,不用上交,留作资本金。

  所谓“给政策”,一是被称为“全世界独有”的、“国家为一个公司立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将海洋石油的对外合作专营权授予中海油,这就使它成为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特区之外的另一个“海上特区”。二是在当时还比较鲜见的国企贷款:国家给予中海油一定的贷款额度。就是这一条,逼得中海油选择了完全不同于其他国企的发展方式———“与国际巨人同行”。为什么?现任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说得好:“花财政钱和花自己的钱,企业行为、企业领导人的行为有质的不同!”

  上面多了一层水,所有情况就不一样了

  傅成玉总是说,海洋石油,无非就是陆上石油,上面多了一层水。但多了这一层水,所有情况就不一样了,为什么?有道是“三高”,即高风险、高投入、高科技。

  在易燃、易爆、易污染和安全事故等方面,海洋石油和陆上石油大同小异。但海上的特点是无路可逃,一旦出事,损失和陆上不可同日而语。上世纪70年代末造成72人死亡的“渤海二号”沉船事故每每被海油人引以为戒。

  “南风北冰”,是我国海洋石油开发所面临风险中最具代表性的。南部海域台风之患无需赘言,但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台风的频率、强度都有大大加强之势,海油开发设计标准必须随之改变,比如过去的百年一遇,现在可能十年、甚至几年一遇。而北方的冰害或许不为更多人知,但据海油人介绍,在我国北方海域,开春时冰排把海上平台巨大的钢柱冲走,并不稀罕。此外,海中看不见的“逆波流”,同样破坏力惊人。

  多了一层水,陆上的常规方法行不通了,就必须采用特殊方法,最常见的就是“用钱堆起来”的海上平台,用两万多吨钢材,平均造价在5—40亿元之间。建少了,打不到油;建多了,建不起。海洋石油开发,和陆上做同样的事,成本相当于陆上的6—10倍。

  在世界范围内,陆上石油勘探开发,已越来越呈高科技竞争之势。在海上,因为“多了这一层水”,技术之争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中海油曾创下水平井世界纪录———海下水平方向打井横走8公里,这涉及从动力到岩层的一系列复杂技术难题。

  用2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50年走完的路

  “三高”的结果,是除中海油之外,世界上没有一家专门的海洋石油公司,因为人人知道,需要陆上石油分担海上开发的风险成本。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的海上油田都是中小油田,能开起来实属不易,还要有效益,除了高技术、精管理、低成本,别无他途。

  从发现到建成一个海上中等油田,国际上平均要5到6年,中海油只要3年。为什么?

  中海油独创的“优快钻井”法或许可以给出答案:采用这一先进技术,钻探一口常规生产井平均速度,过去25—30天,现在4—6天,最快3.71天。这是什么概念?海上钻井,租用一台钻井船,每天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金。缩短20天以上,意味着每口井降成本千万美元。

  又比如重质稠油,在陆上普遍采用的热采技术,在海上大面积实施无能为力。中海油创新一套“适度防沙”技术,通过新型电潜泵增加孔隙,改变了以往采油最怕出沙的状况,提高采收率5%,这又是什么概念?中海油在渤海湾有17亿吨稠油储量,采收率提高5%,等于多拿出近1亿吨原油。

  中海油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已形成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十大核心技术和十大配套技术,用2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50年走完的路。

  将来油气产量上亿吨了,才谈得上对国家有点贡献

  中海油从1982年成立之初的3.8万人、28亿元资产、9万吨原油产量、3.94亿元销售额、亏损到2006年的4.4万人、2507亿元资产、4033万吨油当量、1324亿元销售额、490亿元利润,2006年人均创利114.5万元、人均缴纳税费77.9万元,每元人工成本费用创利润11.9元,三项指标都在央企名列前茅。可傅成玉总是说对国家贡献不够大,和中石油、中石化相比还算是“小弟弟”。为什么?

  “国家要中海油干嘛?4000多万吨油并不重要,要的是我们承担更重要的社会责任,一是央企通过自身发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二是竭尽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将来(‘十一五’末)中海油油气产量上亿吨了,才谈得上对国家能源安全有点贡献。”傅成玉如是说。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