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科技 » 石油技术动态 » 正文

物探技术创新锁定地下“黑金”

日期:2006-06-28    来源:中国石化报  作者:蒋世廉 梁传坤 李金水

国际石油网

2006
06/28
14:3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物探 创新 锁定 黑金

 华北石油局在鄂尔多斯之所以能够形成今天的勘探开发场面,成为中国石化油气资源战略的一大亮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物探技术的突破,使存在于复杂地层中的诸多未知变为可知
   
     物探,即地球物理勘探。它是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地球物理场的变化,通过分析研究获得物探资料,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物探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发现油气藏并预测其展布规律,处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先行地位。
    
     近年来,华北石油局在鄂尔多斯之所以能够形成如今的勘探开发场面,成为中国石化油气资源战略的一大亮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物探技术的突破有效锁定了油气富集带,使存在于复杂地层中许多的未知不断变为可知,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科技支撑。

     创新采集方式提高资料品质
    
     鄂尔多斯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2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其南部的石油和北部的天然气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储层是低压低渗的致密砂岩,因此油气藏不仅储层丰度低、单井产量低,被称为油气开发的世界性难题,而且储层叠加多、单层变化大,被专家们形象地比喻为“破棉被”。这种特殊的地质条件要求物探必须提供高精度的地震资料。
    
      但是,黄土塬、山地、沙漠、冲沟等复杂地质类型,使得获取的资料具有低信噪比、低分辨率的特征,限制了高精度的资料获取。华北局第四物探大队按照华北分公司的资料要求,专门成立了技术方法室,从对获取优质地震资料具有关键作用的采集方式入手,从激发因素、成井方式和采集参数设计等方面进行技术方法攻关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
    
      为了适应资料采集的需要,该大队加大装备更新力度,相继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地震仪器,使接收能力由以前的1200道迅速增加到10000道。但是,由于在激发因素上一直沿袭着追求井深、加大炸药量、提高采集品质的思路,先进的仪器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针对这一难题,技术人员首先对激发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寻找反射界面和找到好的激发岩性”的新思路,通过对炸药使用量、井深调整等各种激发试验进行技术研究,寻求到了最佳地震频谱,确定了该区物探采集的最佳激发方式。
    
     通过多年野外采集实践,该大队摸索出了不同地质区域的成井技术,比如“三快一大”(即转速快、接杆快、下药快、泥浆比重大)技术、“大小高低”(大比重、小排量、高黏度、低转速)技术、“一慢二快”(钻机遇到沙井时,配以适量的陶土粉慢慢往下打,井打完后快速提杆,快下药)技术。这些成井技术有效解决了河床沙层漏水、沉沙、鹅卵石地段井壁塌陷等钻井难题。
    
     近年来,技术人员通过反复改变激发位置、增加覆盖次数、改变线距和炮间距、增加接收线数等,使采集技术方法逐步完善成熟。

     创新施工方法提高采集效率
    
     地震采集效率不仅仅关系到物探的施工成本、单位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在鄂尔多斯北部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提交储量和产能建设都是倒计时排下来的,作为先行的资料采集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后期的资料处理解释、井位部署、钻井作业和试气采气,直到提交储量和产能建设都要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提高采集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勘探开发提供准确的部署依据成为挑战性难题。
    
     事实上,根据下达的施工时间所分解的采集效率与实际作业的效率差别很大。即使按照要求准时到达工地进行施工作业,还要受到工区条件、气候条件、工农关系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一个关口卡住了,计划就会延期。因此,地震采集效率必须高于设计的平均效率才可能按期完成物探任务。
    
     分线设计是提高采集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此,该大队将技术支撑前移,改变过去单纯的理论设计,根据现场情况将分线设计运用到采集作业中,并将过去主要运用于后期处理的浅层资料引入到分线设计中,用浅层的基础资料来确定每一条炮线的施工方案和每一个炮点的井深、药量,做到逐线、逐点、逐炮设计激发深度,不仅保证了采集效果,同时也使资料品质趋于稳定。
    
     创新作业模式、实施规模化生产是提高采集效率的又一途径。在项目运作上,采用“倒推法”,根据工期、工作量和未知因素,对每天的工作量进行科学预测;在施工模式上,打破传统的分队单独作业模式,充分发挥整体的装备、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对承担任务的队伍进行优化配置,实施规模化施工作业。
    
     施工方法和采集方式创新有效提高了采集效率。近年来,华北局在鄂尔多斯北部的物探效率提高了近40%,其中,台格庙三维项目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便完成了近两万炮的勘探任务,直接为后续的储层预测和井位部署赢得了时间。

     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储层预测精度
    
     鄂尔多斯北部的沙漠覆盖区,低降速带厚度大,影响地震资料质量,储层附近的煤层影响含气砂体的追踪,储层厚度小造成砂体储层隐藏性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储层预测的精度。因此,砂体储层含气预测一直是制约大牛地气田规模开发的瓶颈。
    
     面对勘探开发的迫切需求,华北局第四物探大队将下属各自独立的计算所、研究院、物研所三个科研单位重新整合,成立“三位一体”的物探研究院。该院一成立就根据鄂尔多斯油气勘探开发需要,制定了物探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将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目标处理、常规解释和储层研究技术紧密结合,重点抓住特殊处理、解释技术,努力突破砂体含气储层预测难题。
    
      针对鄂尔多斯北部天然气复杂的储层特点,该大队通过开展三维地震属性分析、储层岩性和含气性预测研究工作,形成了以属性提取和反演为主的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为储量计算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在储层及含气性预测中,技术人员利用反演技术和多属性优化下的模式识别两种技术同时预测砂体厚度,有效提高了砂体预测精度。
    
      目前,华北局通过储层预测已圆满完成今年新增天然气储量目标,提交了一批探井井位建议、开发准备井建议、开发井井位建议及储层研究初步成果等。

     坚持技术攻关推进油气并举
    
     “南油北气”一直是华北局立足鄂尔多斯的企业发展战略。随着鄂尔多斯北部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的加快,鄂尔多斯南部的石油勘探近期也获得了新的突破,已经引起中国石化高层的关注,华北局即将进入“油气并举”战略实施新阶段。
    
     但是,鄂尔多斯南部黄土塬面积广阔,长期以来由于受物探技术限制,只能通过打钻井进行勘探,“摸着石头过河”,往往是一个构造上出了油,相距几百米却会落空,影响了油气勘探开发步伐的加快和投资成本的控制。
    
     华北局第四物探大队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勇闯该“禁区”。从2005年开始,针对定北、麻黄山西区块黄土塬地表条件,该大队对鄂南黄土塬区地震采集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通过分析黄土塬区地震采集工作特点、技术难点,全面总结国内黄土塬区地震采集现状及适用技术,该大队对地震激发进行了模型计算、能量透射和反射的定量分析,对黄土塬区干扰的压制方法、接收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针对黄土塬能量下传密度小、能量散射严重的问题,该大队提出了多井组合激发、合理利用虚反射界面、延迟爆炸、超深井等多项黄土塬区地震激发技术,为开展黄土塬区地震采集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定北工区二维地震勘探施工中,利用这些技术创新成果,该大队所获取的资料品质良好,不仅为复杂区域地震勘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采集工艺技术,而且取得了地震采集史上的历史性突破,填补了黄土塬区地震资料空白。2005年,华北分公司根据麻黄山项目的物探资料在4个构造分别部署4口探井,其中3口井获得工业油流,最好的一口井原油日产稳定在近20吨。目前,该区已经成为华北分公司石油开发新战场。
    
     日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有关领导率组调研后,对鄂尔多斯南部石油开发的进展和预期前景给予了高度评价。显然,鄂尔多斯“南油北气,油气并举”的大格局即将呈现。作为勘探开发先行部队的物探队伍,如何不断创新,推进技术进步,把该区油气勘探的未知变成可知,把“禁区”变成“探区”,依然任重道远。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