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人物 » 石油企业人物 » 正文

我国油气光明前景毋庸置疑--中国石油地质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访谈录

日期:2006-07-03    来源:石油商报  作者:周靖华

国际石油网

2006
07/03
15:5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我国 油气 前景 毋庸置疑 翟光明 访谈录

进入21世纪,中国在成为世界第六大石油生产国的同时,也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在国际油价和国内石油消费量不断上涨的形势下,中国的石油工业将如何发展?前景如何?世界油气勘探又呈现一种怎样的趋势,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石油地质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
  
  记者:随着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和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扬,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上对油气勘探的悲观论调甚嚣尘上,请您介绍一下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及消费趋势?
  
  翟光明: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有力地驳斥了油气勘探悲观论调。世界石油年产量稳步增长,储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快速增长。2005年底世界石油储量达到1770亿吨,目前探明的总油气储量(当量)还不到总资源的四分之一。随着科技进步,勘探开发成本不断降低,采收率和钻井成功率不断提高,可供勘探的领域更加广阔,资源量有可能进一步增长。
  
  此外,世界上还有大量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这将是常规资源的重要补充。当前,前陆盆地和古隆起是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要的勘探领域。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表现出4个明显的战略接替方向;西非和墨西哥湾深水区、实行开放政策的欧佩克国家、里海油气开发和全球LNG和非常规石油(油砂和重油等),这些领域将成为今后世界石油工业的热点地区。
  
  可以说,世界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分布并不均匀。世界石油分布按国家可以分为5级,第一级在全球油气非常丰富的国家,包括中东各国和委内瑞拉等国家;第二级是油气比较丰富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阿尔及尼亚等国家,这些国家生产的油要比消费多得多;第三级,有一定油气资源的国家,如中国、英国、挪威、巴西、埃及、哈萨克斯坦等;第四级,有石油产量,有印尼、马来西亚等;第五级是贫油国,有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北欧各国、白俄罗斯等。这样看来,中国不是一个贫油的国家,但是近几年中国的油气消费增长水平远远超过了油气产量增长水平,只有采取各种方式限制盲目的能源浪费,走出一条有效的节能之路,中国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从世界油气消费趋势看,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发达国家出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的考虑,采取一系列节能措施,石油需求量增长趋于缓慢,预计在今后15至20年间需求量将停止增长,或转入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正迅速增长,尤其是亚太地区,能源严重短缺,区域性的不平衡将通过贸易解决。
  
  记者: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开放发展的中国石油工业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但也有许多人士认为,中国的油气勘探将呈现一种枯竭的形势,请您介绍一下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前景如何?
  
  翟光明:本世纪之初,21世纪中国的石油工业何去何从?前景如何?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一种观点认为在2050年之前中国的油气资源将枯竭。现在,各个国家的油气勘探难度不断加大,中国也不例外。但根据分析,我个人认为:21世纪中国的石油工业将持续发展。
  
  我国的地质条件在世界上是最复杂的。世界几个大的含油气区,都经历过复杂的勘探过程,但相对来说地质情况比较简单。中国大陆处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等三大板块的中间,构造演化历史上受三大板块活动的影响。我国多以多构造层系叠合盆地为主,经过多次构造活动,不同类型盆地叠加、改造和沉积面貌复杂,表现在生烃层系与储集层系多、运移聚集期多、油气分布复杂,加之断层多,陆相岩相岩性变化大等因素,造成一方面油气资源很丰富,一方面油气在平面上和层系上分布相对不够集中,认识过程和勘探过程呈阶段发展,一个层系、一个领域一个类型勘探到一定程度,将又转入新的层系、领域或类型。特定的石油地质条件决定了我国的油气勘探具有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的特点。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复杂的石油地质特征决定了储量增长的阶段性非常明显,并且将随着勘探的深入储量增长高峰叠起。
  
  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到目前为止,共发现油田576个,气田182个,已建成东部、中部、西部、海域四大油气区,成为世界产油大国。
  
  当前,我国油气生产保持了良性循环,石油储量高基值增长,产量稳中有升。每年增加10亿吨的地质储量,探明储量可以达到2亿到3亿多吨。天然气储量高速增长,产量快速增加,管道建设快速发展。海外业务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非洲、中亚、俄罗斯、美洲、亚太、中东地区已经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油气生产基地,海外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服务已经扩大到36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系列的勘探开发技术,并促进勘探若干重大发现。
  
  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科技的进步,油气可采储量数必定会大幅度地增长,美国一百多年来油气可采储量增长的历史,世界石油工业30年来的发展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记者:面对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战略应如何调整?您对国家石油工业发展有何建议?
  
  翟光明: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资源发展的速度。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石油消费在2005年达到3.2亿吨,对外依存度为近50%。综合考虑我们的经济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各方面因素,预计2020年中国石油消耗将达到5亿吨左右。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不止是十年八年,而是要长达35年。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应采取资源、节约、国际化、储备4大战略保证国内油气供给。
  
  在资源方面,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勘探逐渐向地形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进行。面对"低、深、难"的勘探现状,必须把综合运用新技术放在重要地位。应用综合勘探方法(CSI),建立和实施综合的勘探项目,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井、测井、录井、油井完井、酸化压裂成为一整套的系统工程,逐步形成以西部、松辽、渤海湾及南方油区为核心的4个4000至5000吨原油生产基地。
  
  在节约战略方面,应以交通运输业和石油石化、电力、冶金、建材等部门为重点,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各种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标准,发展轻型、经济型、节油型轿车,促进发动机更新换代,发展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替代运输燃料,控制汽车保有量的过快增长。
  
  国家还应统筹考虑在大中城市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提高运行效率,努力节约用油。同时大力推进大型炼化企业的改选和扩建,调整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满足清洁燃料和化工用油的需求。大力推进以煤代油、以气代油、以电代油,尽可能把石油燃料替代出来,争取2020年通过替代和节约实现节油5000万吨以上。
  
  在国际化合作方面,我们要充分考虑油气来源、运输渠道、合作方式3个方面的问题,加强LNG的引进,通过国际化合作,争取2010年达到海外年作业产量1亿吨。
  
  在战略储备方面,国家已经做出整体规划,四大战略储备基地正在建设,要通过加快"低品位"储量的开发,适度保留部分优质石油储量缓期动用。国家石油安全还要重视价格风险,积极慎重地运用期货交易工具,锁定进口原油价格,发挥石油期货的价格储备作用。
  
  对于国家油气发展,我有五点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政策扶持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海外油田资源的政策扶持。三是尽快制定《石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四是抓紧修订完善《节能法》及其配套的节能政策。五是加强对影响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
  
  翟光明,石油地质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历任玉门油矿采油厂总地质师,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总地质师、司长,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勘探部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1950年参加新中国第一批在大西北开展的石油地质调查,后来参加和制定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各油田以及辽河油田和四川等地区的整体勘探部属和组织实施,相继发现一批新油田和扩大已有油气田的地质储量。
  
  上世纪70年代,完成了渤海湾复式油气区地质规律的研究及应用,成果获得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80~90年代提出了盆地"三史"结合油气运移和聚集的综合分析理论,以此为指导,提出全国科学探索井的勘探规划,并相继发现了吐哈油田和陕甘宁中部大气田。
  
  199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授予"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2年以后领导了石油系统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1995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大成果一等奖。
  
  1998年以来,主持中国石油勘探战略研究,领导"板块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形成"研究。2003年5月26日,向温家宝总理汇报该项研究,总理建议将研究扩大,由中国工程院启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战略研究",翟光明任总项目副组长、资源和供需研究组组长。
  
  2004年3月国土资源部启动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翟光明任首席科学家。4月被国土资源部聘为全国油气资源十大战略选区专家组成员。
  
  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南海油气资源评价》、《西北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和远景》、《中国沉积盆地的分类与油气的分布规律》、《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与油气分布》、《渤海湾盆地石油与天然气分布规律》等。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