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财经 » 石油财经要闻 » 正文

油价暴跌难以撼动煤化工行业盈利预期

日期:2008-08-04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中国证券网

国际石油网

2008
08/04
15:5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油价 煤化工

  油价暴跌还不至于到撼动煤化工等替代性燃料盈利的地步。7月30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指出,即使考虑能量转化的损失,原油产成品和煤炭产成品的成本比在1.4:1,煤炭制品的利率空间仍远远大于石油制品。

  “从中长期看,高油价往往伴随着高通胀,全球经济会因此而慢慢进入下降通道,从而导致对电力、钢铁、建材的需求下降,进而影响煤炭需求的增速。”对煤化工有深入研究的平安证券研究员陈亮指出,因此,未来煤炭类上市公司的成长机会,除了自身产能的扩张外,将主要来自于向下游煤化工的发展。

  在他看来,进入21世纪,全球煤化工技术也日趋成熟,稳定性和经济性不断提高,在高油价环境下,将掀起全球第二轮煤炭对石油的替代。

  “尽管从2004年以来,国际煤价的涨幅超越了油价,但相同热当量的煤炭价格仍远远低于原油。”陈亮说。

  据其测算,1吨标准煤(7000大卡)相当于0.7吨标准油当量,即大约5桶原油。按照170美元/吨(6300大卡)的澳大利亚FOB价,和120美元/桶的原油价格计算,相同热当量的石油和煤炭价格比为3.18。

  据介绍,目前国内对原油制成化工成品的能量转化效率大约为90%,而按照目前煤化工行业的测算,煤制甲醇等煤化工的能量转化效率,保守估计在40%以上。

  因此,“即使考虑能量转化的损失,原油产成品和煤炭产成品的成本比在1.4:1,煤炭制品的利率空间仍远远大于石油制品。”陈亮分析指出。

  并且,他认为,若再考虑到绝大多数煤化工项目都有煤矿配套,其煤炭成本决不可能按照170美元/吨计算,煤化工的经济性将更加明显。

  据平安证券研究所统计,仅中国目前就有在建和拟建大型煤气化项目(包括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油)近30个,基本能够在2010年前后实现投产,对煤炭新增需求在4000-6000万吨。这部分需求约占未来中国煤炭新增供给能力的5-8%。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煤化工资产占相关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比例还很小,在2010年之前不可能体现出爆发性的成长。”陈亮说。

  据悉,目前已经介入煤化工领域的煤炭上市公司有中煤能源、兖州煤业,其他具有注入煤化工资产可能性的公司主要有:中国神华、潞安环能。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