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国际石油要闻 » 正文

美国中小型石油开采企业才是石油大崛起的真正英雄

日期:2014-12-03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中国证券网

国际石油网

2014
12/03
06:5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美国 中小型石油开采企业 石油崛起 英雄

    美国石油大崛起的真正英雄是那些成千上万的中小型石油开采企业,而不是曾经呼风唤雨的大型油企。而这个既有趣又有力的事实,也为大家理解油价的最近暴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演绎油价的未来趋势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它也一举改写了全球的石油版图,为全世界的石油供应体系建立了全新的秩序。其结果是把沙特从石油央行的宝座上踢了下来。原本操控着全球最大浮动产能的沙特,其影响力在美国突增的70%产能面前突然变得无所适从了。

  ■那些代表新增产能的直接把沙特边缘化的众多美国中小油企们,各自成本不一,唯一的相同就是它们的成本肯定都高于沙特。同时,它们只会算经济账,根本不会也不可能去算什么政治账。因此,这个新增产能的软肋就是油价下滑所触及的各自成本线。

  ■沙特的如意算盘是这么打的:通过油价的正常下跌,探出美国这些油企的真实成本以及资本市场为它们融资的耐心点,先逼死一批高成本的油企,再通过对资本市场耐心点的持续打压,事半功倍地搞死更多的油企,一劳永逸地消灭相当一部分的新增产能,重新夺回自己的石油央行宝座,并让资本市场从此心有余悸。

  ■宏观层面上的供需关系,会对微观层面的企业金融决策产生因果互动;而全球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石油的供需关系,又会在日益发达的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下,在多层面上产生共振反应。因此,了解原油价格下跌的真正内在原因,不但需要明白宏观的逻辑关系,更要洞悉微观中的金融关系。因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大框架体系看,石油与货币之间本身就是一个极为紧密的互动互联与互补的关系。

  今年(2014年)夏天以来,全球资本市场中最令人关注的价格变化就是美元的大涨与原油的大跌:从6月底到11月中旬的四个半月中,美元指数一路攀升了11%,而同期的原油价格则暴跌了34%。根据西方资本市场的传统定义,原油从高点下跌超过20%就意味着原油价格已经进入了熊市。

  作为全球最重要、交易量最庞大同时流动性也最好的储备货币与大宗商品,美元与原油的一涨一跌既有简单的因果关系(因为原油以美元定价),也含有极深刻的宏观经济原因。不但直接影响微观层面上的公司金融决策,也同时对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行为以及交易行为产生共振影响。

  美国石油大崛起的真正英雄

  原油的这次大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方位案例。因此,要充分理解为什么原油在今年夏天会如此暴跌,首先就必须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思维框架,然后,再通过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同步剖析,才能达到既深度又广度,多维度的完整解析。

  让我们先通过11月份头两周里发生的两个事件来拨开原油价格的迷雾吧。

  事件之一,11月中旬,经过数周的非公开法庭程序,美国68岁的真正石油土豪、身价位列全美第24位的哈罗德·哈姆被法官裁定应该支付10亿美元给他的前妻,为一段几乎成为八卦新闻的离婚案画上了句号。哈姆离婚前的身价最高达到180亿美元,前妻小他12岁,是他的第二任妻子。跟哈姆25年,见证了哈姆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油公司老板,一步步发展到美国首屈一指的石油大亨的完整过程。

  哈姆自创的大陆资源公司(Continental Resources)是过去十年中美国石油工业大崛起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根本原因就是大陆资源以人弃我取的超级勇气与决心,顶着灭顶的失败风险,通过资本市场的纵横博弈,在美国的Bakken地块低价租取了多达100万公顷的土地进行钻井开发。在众多开发先驱相继失败而退出后,一举赌中了美国近50年来最大的油田开发(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公里,2013年被证明可开采总量接近80亿桶石油)。

  而哈姆的成功在美国的这轮几乎史无前例的石油工业大崛起中并非孤例:美国在过去七年中的原油产量令人瞠目地暴增了70%,不但一举改变了全球的原油供应格局(宏观层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成千上万的中小石油开采公司,在谱写了美国能源革命的成功篇章的同时,为全世界奉献了众多而又翔实的公司金融案例。

  事件之二,11月的头两周里,资本市场里诞生了一个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冰的是:大量的中小型石油企业发行的垃圾债随着油价的持续下跌而暴跌,使得持有这些债券的基金们叫苦不迭;火的是:在中小型油企的债券大幅下跌的同时,以Chevron、ConocoPhillips为代表的大型油企却笃悠悠地发行了多达170亿美元的企业债,并受到市场的追捧。其中Chevron一家就发行了40亿美元,ConocoPhillips 发行了30亿美元。

  这一冰一火之间透露了一个有趣的信息,也充分暴露了美国石油生产的本质问题:中小油企是美国石油工业大崛起的生力军,它们的产能扩张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全力支持。但是这些近年里斩获颇丰的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都不合理,债务率都过高(因此发债获得垃圾级的评级),只能通过连续的融资来满足开发资金的需要。而在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下,油企发行的垃圾债存量规模大增,已占到全美垃圾债总存量的16%(10年前仅为4%),成了机构投资者的标配产品。中小油企发行债券是为了产能扩张(因为每个油井的前期投入超高,而第二年的出油率又会比第一年有明显的下降,所以这些新增的油井很难在短期内达到正经营现金流,因此这些企业只能通过外部融资来满足新产能开发的资金需求)。

  而跟这些中小油企发债融资目的完全不同的大型石油公司,利用市场的追捧,通过发行债券一是为了加速改善自身的资本结构(即延长债务期限与降低平均债务成本),二是为了满足“神圣不可侵犯”的股息支付需要。这个由资本市场划定的资本配置很好地揭示了美国石油工业的一个重要本质:即对于中小企业这批产能扩张的真正生力军,资本市场愿意前赴后继地为它们提供开发资金;大型油企则已经在机构投资者眼里沦为不折不扣的提款机:机构投资者不相信这些大型油企的激进的资本扩张(因为成效不好),也不愿意为它们的激进埋单,只愿意稳定地赚取股息收入。根据华尔街的测算:2015年全球非国营的50大油企用于支付股息将达到非常可观的1200亿美元,远远超过79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capex)。证据表明,大型油企的CEO与CFO 们,在每年的企业资金使用安排中,保证股息支付甚至增加股息已成为首选。哪怕在油价暴跌至30美元一桶的2009年(当时还处于金融危机最惨烈的时候),没有一家大型油企宣布减少股息。而在今年夏天的油价大跌中,ConocoPhillips居然宣布将股息提高5.8%,并通过减少开支5%来满足新增股息的资金需求。再以BP为例,其2015年预计的经营现金流为277亿美元,在首先满足了股息支出的58亿美元后,资本开支为245亿美元,留下的26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将通过减持部分资产与发债来筹集。

  以上的两个事例(从美国最大的石油土豪的发家史到美国大型油企与中小型油企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用途的迥异)充分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石油大崛起的真正英雄是那些成千上万的中小型石油开采企业,而不是曾经呼风唤雨的大型油企(包括那些国营的巨大油企)。而这个既有趣又有力的事实,也为大家理解油价的最近暴跌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演绎油价的未来趋势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宏观层面供需关系的最大加减法

  任何商品的价格涨跌,在根本上都会受到宏观供需关系变化的影响。

  除去美元上涨对所有以美元定价商品的价格负影响,油价的一路狂跌首先是对供需不平衡的集中修正。

  从供应上来说,最大的加法来自于美国。美国的原油产量在过去的七年里大踏步地增加了70%,不仅使美国一举跻身全球最大的产油国行列(也有数据表明美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也让美国从心里与战略思维上摆脱了大量依赖进口石油的危机意识。在能源自立的新思维主导下,美国已经悄悄地解除了长达40年石油出口禁令,在大幅改善美国贸易赤字的同时,也为GDP的稳定增加带来了正能量(贸易赤字越小,对GDP增加的副作用就越小),更为美元的中长期持续走强奠定了基本面理由。

  从需求上来讲,最大的减法来自于中国的增速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转型所带来的对石油需求的边际效应的下降。与此同时,还把那些依靠中国的高速增长、依赖资源出口的新兴经济国家的增速也一起拉慢了下来。

  除了以上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需求减法,另外一个需求放缓的因素来自于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石油使用国的美国,过去七年中的新车能耗效率得到了大幅改进,改进幅度至少达到了25%。根据最新的数据,美国新车的每加仑油的平均续航已经达到了40公里。目前美国很多地方的汽油价已经跌到3美元一加仑,也就是说美国的新车主们,平均花上18元人民币,就能开上40公里的路程。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