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花11-1油田发现于1987年,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及科麦奇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的,它位于香港东南190公里海域,石油地质储量约2亿吨,高峰年产量可达250万吨,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海上最大的中外合作油田,项目总投资6.2亿美元。
流花11—1油田平均水深300米,由1座半潜式浮式生产系统、1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单点系泊塔井和水下井口系统构成。这是一座由阿莫科、BT等多家跨国石油工程公司参与建造的油田,被称为“世界石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由于它地处深水和台风多发区,海况条件异常恶劣,加上原油粘稠,地层压力小等不利因素,使这个油田开发难度世界罕见。
从1987年到1992年,由中国南海东部石油公司和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的专家组成的工程小组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和探索,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找到了独创的开发方案。
据国内外专家介绍,流花油田开发建设中采用许多石油天然气工业最新开发的技术设备,代表了当前世界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最高水平。
2006年5月17日,台风“珍珠”袭击了流花11-1油田,造成油田7根锚链被台风刮断,3根软管断裂,油舱破裂。流花11-1油田因此被迫停产。从2006年6月以来,中国海油大胆突破行业内海上设施维修旧有思路的局限,全面整合国内外各类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将20多家由国企、外企、民营公司组成的工程队伍,最终令流花11-1油田提前一年复产。
流花11—1油田的复产取得了7项自主创新成果,其中包括使用小型动力定位勘察船改装成重型吊装工程作业船并进行锚链和软管的打捞和修复、从300米水深打捞13.5英寸软管的专用技术及工具、软管接头修复等一系列设计理念和技术,均属国际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