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企业 » 中石化要闻 » 正文

中石化华北采油一厂:让每项投入都要换来经济效益

日期:2015-03-31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国际石油网

2015
03/31
13:3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石化 华北采油一厂

“我们通过优化改造增压系统,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既提高了泵效,节省了电费,还节约了材料费,去年改造了3个增压站,提效与节能降本效果明显,很快即可收回投入成本,今年将进行整体优化。”华北分公司采油一厂总会计师武广告诉记者。

采油一厂所管辖的红河油田,是华北分公司鄂尔多斯南部最大的油区,具备典型的低渗致密油田,前期投入大,原油递减快,必须将有效益的原油产量提高上来,各项成本降下来,油田才能实现效益开发,该厂从电费、燃料费、药剂费、油水倒运费等开销大头着手改造,创新机制,努力使每项投入都换来费用支出的降低。

指标分解,全员参与成本管控

“我们作业区用的照明灯400瓦,通过听取员工建议,更换成60瓦的LED节能灯就可满足需要,实现本质节电,3个多月就可把成本收回。”3月27日,该厂作业一区的负责人主动向厂领导提交更换灯具方案。

目前,全厂员工都在为节省一分钱、一度电而操心想招。一旦某个作业区有好的节能方法,其他作业区就赶快学习。“前几天,我们作业一区通过调整抽油机的平衡率可以节约电,其他作业区得知后,也抓紧照做;昨天采油一区,提交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取代燃煤用锅炉的方案,经分析评估,1年即可收回投资,每年节省煤、电15万元,其他作业区也积极响应。”厂党委书记雷进喜说。

能如此调动基层队降耗的主动性,源于今年该厂深入推进“三级管理,四级招标”全面预算的管理体系,实行了降耗指标层层分解,加大了对成本的考核力度。前不久,有基层队反映,作业区井下更换的桥塞费用,应该算到哪个组斤斤计较,这说明大家对成本很敏感,效益意识深入人心。

“在制定分解指标的考核方案时,即要作实基层队的主导权,又要加强责任部门的责任感。比如:费用指标分解某部门,部门再给基层部门分解时,要保证公正、科学、合理,厂里要对责任部门实行联动考核,避免出现指标偏差过大而影响基层单位的积极性。”武广说。

模拟市场,提升资产利用率

“目前,我们将生产辅助单位的运输管理队与生产单位实行内部模拟化结算,制定了内部结算定额标准和实施办法,既增强了员工的成本意识,又提高了资产利用率。”武广说。

该厂运输管理队管理着吊车、铲车、计量车等特种车辆,由于油区面积大,特车工作较为紧张。部分基层单位为保证自己的生产经营,往往会在准备不很充分的情况下,将使用计划提前很多,增加了特车等待时间,降低了设备利用率,特车实际价值不能发挥出来。

另外,对于运输管理队来说,因需求计划空间大,车辆任务安排较满,不能很好地统筹调度,部分单位的需要往往会耽误。同时还存在服务态度等方面问题。

现在,内部模拟市场运行后,基层采油队要车,到地方就开始以台时计算费用,他们能不用就不用了,必须用车时,也要在关键的时间点开始要,不打太长的时间量。

而运输管理队是依靠台班实现利润的,干的活多,效益就好,他们就会想法统筹调动各种车辆,充分考虑利用率,合理安排车辆运行时间,凡在一条线上的作业,他们就会顺便完成。

逐井分析,源头梳理控费用

今年初,随着油价下跌,采油厂身感成本压力倍增。厂里调动所有部门,从源头上统筹优化,研究所提供油井生产能力及潜力分析数据,集输队提供集输情况,逐口井梳理、分析,是进集输的,还是单井生产的,是接电网的,还是柴油发电的,根据每口井生产状况,动力类型,制定不同的措施。

根据产量测算边际效益,有的井进集输,接电网的,尽管产量低,它还可以换来效益,就继续生产。有的井产量低,一天抽24小时的产油量与抽12小时差不多,就改成间抽,省下电费。有的边远井,柴油发电,产液量大,产油少,倒运费高,就干脆关停,今年已关停了几十口井了。

哪些井继续生产、哪些井间抽,哪些井转成捞油,哪些井关停,采取这些措施前,还要做综合成本分析,是捞油合算,还是间抽合算,力争做到产量影响最低,成本节约最大。

改造增压系统,投入换来更大节约

采油一厂各增压站所配备的3台增压泵,均为同规格的大功率、大排量泵,当时是按百万吨产能建设配备的,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成为耗电大户,因实际集输液量远低于设计,造成干磨,其关键的部件定子极易损坏,购买一套花费八九万元,维修成本居高不下。泵效低,冬季要不停地扫线或者加热,造成扫线的成本增加。

为解决这一问题,采油厂决定对在用增压泵和库存隔膜泵进行统一优化改造,对3座增压站集输系统进行改造,更换成功率较低的隔膜泵,试验取得明显效果,隔膜泵运行平稳,泵效高,故障率低,用电量降低30%以上。

2015年,采油厂逐步对剩余13座增压站的大排量泵进行更换,方案完成后,预计全年节省电费和设备维修费90余万元,泵效提高至60%以上。

现场试验,规避采购风险

采油一厂作业五区产出的稠油,原厂家提供的药剂每吨1万多元,处理成本较高。目前,该厂引进多家化工厂家现场试验,达到指标要求者,继续扩大使用,否者不用,试验费厂家自负。

小面积试验成功后,再继续扩大试验,期间,双方协商签订试验协议,最后经过推广使用,处理油达到销售标准,经综合考虑,确实效果可以,再向华北分公司物供部门推荐成为长期供应商,避免出现药剂采购风险。

同时,为避免出现过高的污水倒运费,他们加紧作业五区的污水处理站建设,并加快筹建小集输项目,尽早架入网电到井场,减少运费及燃油费。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