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企业 » 中石化要闻 » 正文

中石化华北采油一厂员工“小灵感”换来大效益

日期:2015-04-01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国际石油网

2015
04/01
13:3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石化 华北采油一厂

“只要有增产降成本的意识,工作中一点点小灵感,就可以在油田生产中换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华北分公司采油一厂采油管理一区技术副经理李宁深有体会地说。

采油一厂管理着鄂尔多斯南部红河油田,属于典型的致密油藏,单井产量低,递减快,效益开发难度大,不想法遏制产量递减,降低生产成本,油田就要加剧亏损。为鼓励员工增产降耗的积极性,厂里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基层班组,激发一线员工“我为减亏献一策”,收到显著成效。

判断砂堵准确率100%

近年来,红河油田部署施工了500余口水平井,均实施了分段加砂压裂作业,投产后,会有部分压裂砂从地层返出进入井筒,堵塞了油路,成为造成低效井、无效井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使这些投资上千万元的水平井恢复产能,就要实施冲砂措施作业,将进入井筒的砂子给冲洗出来,然而,判断是否因砂堵造成的低产可不是简单的一件事,往往要分析储层、初产情况、工程工艺等多方面因素,一旦判断失误,花费20多万元的冲砂作业就浪费了。

今年1月份,采油一厂管理一区的红河12平23井进行措施作业时,给油井灌水不到30立方米,井口压力就升至7兆帕,在作业现场的李宁,根据生产动态初步判断为井筒堵塞,最后对该井进行了冲砂作业,果然返出砂子10多立方米,油井恢复生产,日产油较作业前增加1倍。

之后,善于发现和总结的李宁,把这种给油井灌水试压的方法,发展成了一项判断油井井筒是否砂堵的有效技术手段。

“我们用这个方法已经试验了几口低产低效水平井,结果,准确率达到100%,以后还将在全油田推广,避免增加成本的风险。”李宁说。

活性水增油2200吨

去年初,作业一区在对红河37P36井进行冲沙作业时,李宁发现,大量水进入储层后不返出,油井生产后却意外出现“增产”。

对于这次“意外”,李宁没有放过,认真分析其原因,大量水不返出,是因为油井产油一段时间后,地层出现了亏空欠压,注入水后,相当于让“饥渴”的地层吃了一吨饱饭,补充了地层能量,加上这些水中加入有活性剂,利于储层的油脱离岩石流入井筒,相当于有油污的衣服浸泡在加有洗衣粉盆内,经反应,去掉了衣服上的油污。

有了这个启发,李宁与技术人员一起通过前期论证,对生产后期低能无液的井、及储层不供液等原因造成的25口低效水平井,试验“活性水吞吐技术”,向油井套管环空灌入20~50立方米活性水,闷井反应两天后开抽恢复生产,生产两个月后,平均单井增油40多吨,已累计增油2200吨,创效800多万元。

活性水增油技术施工工艺简单,且施工后不需外排残液和洗井,与普通酸化措施相比,具有成本低、无环境污染等优点。目前,已在油田内全面推广。

地层水返注日省8000元

增能注水是低渗油田长效开发的重要措施,注水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采油过程中又伴随着大量的地下水采出,要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返注地层。如果要将地层水净化处理后用来注水增能,可节约大量水资源和成本支出。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未经处理的原油和地层水是要经过集输管道,输进大型的联合站集中脱水处理,如果将净化处理后的水再运到几十公里远的井场,仅运输费就是一大笔开支。

去年,采油二区在对红河60井区的7口井做增能注水时,因该井组属于油田的边远井,未进集输管道,油井采出的地层水需要运到100多公里远的联合站处理,运输费、回注费等,处理1立方米水就需要花费100多元。

采油管理二区技术副经理杏涛灵机一动,何必不用地层水再返注地层呢?于是,他们在厂里的支持下,在井区现场安装撬装式注水站及污水处理装置,将油井地层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注水标准后原层回注,因为配伍性好,所以注水效果较好,井组日增油30吨。

“目前,该井区日注水80立方米,保守估算每日可节省8000元,还不含另外取清水的费用。”杏涛说。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