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国际油价充满变数和“三低”
油藏地下资源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下,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克服诸多不利因素,自觉加压,坚持控成本、降费用、提效益的发展思路,紧紧咬定效益不放松,让低成本发展渗透进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确保成本控制不越“红线”,实现低位“收官”。
截至12月31日,该厂累计复产原油3.96万吨,除去人工、操作成本等,复产获净现金流2485万元,各项费用均控制在分公司下达的年度指标内。
全面预算,控制成本
“我们左右不了油价,但可以控制成本。控制住了吨油操作成本,就像掐住了成本的“咽喉”。”该厂总会计师王增喜说。
该厂持续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将年度成本指标横向分解到机关科室,纵向分解到基层单位,各基层单位将每一项费用细化分解到班组和岗位,明确各单项费用的控制“红线”,使成本控制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坚持召开月度预算平衡会和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及时对各单位预算运行进行检查、控制和预警,查漏补缺,提高预算执行力和预算准确性。将职能科室与分管单位成本考核挂钩,按预算符合率进行考核,坚持开展季度成本费用考核。
按照超前性、规范性和准确性的标准进一步深化项目前期管理。油藏动态监测、道路卡口监控安装与调试、物资材料采购等项目,分别下降了13%到30%。进一步加强投资计划过程管理和地面建设工程造价审核,降低投资和地面维护成本费用,年内审核项目200项,审减比例40%,全年地面维护节约成本68万元。
同时,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协商,最大限度争取地方支持,将镇原、泾川、宁县三地原油规费由每吨188元降至108元,年节省规费约316万元。全年复产吨油实际操作成本498元,较预算指标524元,节约26元。
向内挖潜,开源节流
“复产方案的论证原则是‘生产效益最大化、方便管理最优化、效益产量最高化,’其核心是效益复产。想要生产效益最大化,则管理难度与幅度要最小,效益产量要最高。”该厂副厂长石明杰说。
年初,该厂结合鄂南原油复产单元及3.8万吨配产的实际情况,优选红河、泾河、渭北、洛河4个油田4个单元的79口和外围高效22口油井进行复产。为实现效益最大化,该厂通过优化生产和优化动力等方式降低成本。
加强地质与生产的结合,对生产运行方案进行再次研究梳理,所选油井或为多口高产井集中在一起的井组,拥有配套小集输管线,随产随销,方便管理;或为集输管网完善、操作成本相对较低的单井。外围倒运井实际开井数占比从44%降至28%,减少倒运方量0.9万方,节约油水倒运费18万元。采液单耗和注水综合单耗,较往年相比分别降幅53%和34%,节约电费187万元。
借鉴陕北工区伴生气发电的成功经验,对泾河、红河油田65口复产井套压、套管气量、含水、日产油量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优化出两个井场采用伴生气发电,回收利用套管气7.43万方,节约用电4.58万度,减少电费3.61万元。此外,积极推进闲置设备调剂盘活,共完成石化内部调拨53台,分公司内部调拨96台,减少固定资产原值1171.60万元,净值738.29万元。
全员参与,“聚沙成塔”
“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方水做起,让每一位员工出点子、谋计策,运用聪明才智,用小成本换取大效益,在岗位上算出一本盈利账。”该厂党委书记张健说。
该厂党政工团携手推进降本增效,开展“转观念、勇担当、创效益、当先锋”大讨论,引导全员牢固树立“无论油价高低,都要全力降本”的理念,立足岗位,精细操作每一个环节,主动寻找降本增效良方,成为创效的“主角”。
全厂开展大讨论24次,收集建议40余条,总结梳理讨论成果40项,组织推广实施25项,创效70余万元。如采油管理二区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辖区红二、十二增压站存在螺杆泵效率低、故障率高等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此,该厂根据生产工况变化和实际要求,利用隔膜泵耐高压、耐腐蚀、维修方便的特点,以隔膜泵替代螺杆泵,年节约设备维修费和电费20余万元。
同时,他们把修旧利废作为物资管理、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持续开展自主修旧利废活动,以修代领,以旧代新,全年重复利用废旧物资69.8万元。积极开展自主工作量实施,各单位主动承包辖区以前道路、地面维护和设备修理等项目外包工作量,累计节约外部劳务费用146.8万元。为该厂全年成本控制不越“红线”,确保实现低位“收官”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