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目前外交部已派出工作组赴前方开展工作,第一批人员已安全撤至苏丹邻国。
据悉,自当地时间4月15日,苏丹首都喀土穆及多地爆发武装部队间冲突。准军事团体“快速支援部队”(RSF)与苏丹军方在喀土穆的多个地方爆发战斗。之后,中国驻苏丹使馆发布了关于统计在苏丹中国公民撤离意愿的通知。
从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战略布局来看,苏丹共和国的稳定和发展对于中国十分重要。而在苏丹武装冲突后,难免对中国能源企业造成一定影响。
据商务部最新的对外投资合作指南介绍,2011年南苏丹独立前,中国累计向苏丹投资超过200亿美元,用于建设石油项目和非石油的援助项目。苏丹的石油工业基本上是由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石油建设起来的。苏丹三分之二的原油出口中国,曾一度是中国第六大海外原油进口来源国。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苏丹共和国石油出口总量65%出口中国,而且,中国投资占了苏丹共和国外来石油投资的75%。
具体来看,早在1995年,应苏丹政府的邀请,中国石油企业到苏丹参与石油工业开发和建设。经过十余年努力,中国石油企业帮助苏丹建成了年产2600万吨原油的三大油田和年处理原油500万吨的喀土穆炼油厂,形成了体系完整、技术先进、规模配套的一体化石油工业体系,一度使苏丹实现了石油自给自足,盈余出口。
其中,中石油除了尼罗河公司和喀土穆炼厂,还有大庆油田分公司、长城钻探、东方物探、工程建设公司、技术开发公司、管道局等9家企业在当地开展石油相关业务。中石油在苏丹、南苏丹先后有10个投资项目,包括:苏丹1/2/4区项目、南苏丹1/2/4区项目、苏丹3/7区项目、南苏丹3/7区项目、苏丹6区项目、苏丹15区项目(已退出)、苏丹13区项目(已退出)、喀土穆炼油厂项目和喀土穆化工有限公司、石化贸易公司,同时拥有6座加油站和1座成品油库。
中石油在苏丹的业务范围涵盖勘探、开发、管道运输、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等领域,已形成石油工业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的链式经营格局。
此外,1996年,中石化也进入了苏丹,有多家企业在苏丹从事勘探开发等业务,代表性的如2010年苏丹六区管线建设工程等。中石化也是苏丹原油的主要买家之一。
经历了多轮政治动荡,苏丹国内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提供经济援助,但苏丹石油工业投资空间有限,业务规模发展受制约。除了中石油投资的区块,其他如25区块、17区块、2B以及大尼罗河石油作业公司解体后的2A、4区块,一直以来难以获得有效外部投资,仅由政府财政支持勉强运作,服务商工程款被严重拖欠。
对中资能源企业来说,今后在苏丹推进经济活动的难度增加。动荡期间的停工、延期等都会造成项目成本的增加。而我国对苏丹的直接投资,特别是投资额较大的石油项目也或将日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