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今年4月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5.9%和33.5%
市场占有率达到36%
4月上半月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超燃油车
达到50.39%
引发热议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与渗透率不断增长,或将加速交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进程,带动交通用能结构稳步优化。
新能源汽车行业
持续巩固全球领先地位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技术成熟与市场拓展的多重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2023年,新能源汽车完成销量949.5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约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市场渗透率达32.9%,国内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59%,远远领先于欧洲与美国的21%和11%。
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加速。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带动汽车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491万辆,使我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汽车保有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6.1%;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量达到731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增量的43%左右,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新能源汽车销售区域与城乡差异显著。分区域看,2023年东南沿海6省市新能源汽车占比高达46%,销售渗透率高达37.6%,高于全国水平6个百分点。从重点城市看,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20位的城市销量占比达到44%,销售渗透率达到39.8%。
2024年一季度,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持续下降,带动国内销量与出口快速增长,国内销量达到178.3万辆,同比增长33.3%,市场渗透率达33%;出口量达30.7万辆,同比增长23.8%,行业整体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接近1400万辆,市场渗透率接近50%。
新能源汽车发展
加速交通用能结构优化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已经对成品油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替代。2023年,国内成品油消费全面恢复,全年消费量约3.99亿吨,同比增长9.5%,基本接近2019年的水平。
分品种看,2023年汽油消费大幅好转,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拉低增速约4个百分点,全年消费量约1.63亿吨,同比增长9.7%。柴油消费稳中有进,但交通物流行业消费保持平稳,全年消费量约2.02亿吨,同比增长3.3%。航煤消费随商旅出行需求增长而快速反弹,全年消费量约3478万吨,同比增长65.7%。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已经导致充换电对成品油消费的规模替代,全年替代成品油约1700万吨,相当于成品油消费量的4.3%。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000万辆,带动汽油、柴油、航煤“一平、一降、一升”的消费变化,成为影响国内成品油消费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消费总量或将突破4亿吨,接近峰值水平,同比仅增长0.3%。
长期看,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与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补能端将出现电对油的规模化替代,极大地推动交通用能结构优化。受交通电气化发展、运输结构优化等影响,预计2030年成品油消费量降至3.68亿吨,较2023年降低8%。
其中,汽油需求主要受交通电气化影响。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将突破20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70%;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2亿辆,占汽车保有量的比重接近30%。受此影响,汽油消费量将在2025年前达峰并稳步下降,到2030年降至1.45亿吨,较2023年减少11%。
柴油需求正处于峰值平台期。预计从2024年开始,柴油需求将逐步进入下降阶段。未来,在公路转铁路、公路转水运以及商用卡车电动化、氢能化的推动下,2030年柴油需求将降至1.69亿吨。
航煤需求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航空运输设施的完善,仍有增长空间。尽管中国高铁快速发展,将对航空运输形成替代,但随着航空出行的普及,航煤需求将维持强劲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航煤需求为5400万吨,较2023年高出55%。与之对应的是,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推进及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其他能源品种对成品油的替代规模将不断扩大,推动交通用能结构持续优化。到2030年,交通领域电力、氢能等其他能源品种需求将超过0.9亿吨油当量,占交通用能总量的比重达到18%。
加快建设多元补能服务体系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我国交通用能将加速从以成品油为主逐步向“油、气、氢、电”等多种能源并存的格局演变。石油企业作为成品油销售的主力军,拥有覆盖全国的完善终端销售网络,是当前汽车补能的主要服务商,2030年前需根据交通清洁低碳转型的进程,推动汽车补能业务多元化发展。
坚定不移地做好成品油终端销售服务。2030年前,我国燃油车保有量占比仍远高于新能源汽车,交通用能中成品油占比仍高于75%,占据交通用能的主导地位。成品油消费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仍然需要较大规模的终端网络来保障成品油的有效供应。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地区,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水平远低于城市,需要保持较大规模的加油站网络,确保能够满足交通出行用能需求。
针对区域发展差异,因地制宜拓展充换电服务。各地新能源汽车渗透和保有情况差异较大,加油站转型面临的市场形势亦不相同,且充换电基础设施前期投入大、更新迭代快、投资风险较高,需要综合考虑各地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保有率、销量及其增速情况来发展充换电业务。
在海南、天津等小规模、高渗透的地区,要大力推进充换电业务发展新模式探索,为其他地区发展提供经验。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大规模、高渗透的地区,成品油市场受到的冲击最大,加油站转型更为迫切,要聚焦充换电业务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在东北、西北地区小规模、低渗透的省区,要以重点城市为核心、逐步向周边发散的思路推进充换电业务布局。在河南、河北等大规模、低渗透的地区,应兼顾油品销售与充换电业务,探索打造一批综合能源服务旗舰站。
大力培育交通用氢新场景。氢具有零排放、高热值、灵活变电、易获取及用途广泛等特点,是最具前景的终端能源品种,是我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企业需要围绕“氢交通”这一主题,积极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氢、低成本储运氢等生产应用技术,通过增加氢气供应、不断完善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矿区、港口、工业园区等高强度封闭场景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促进在城市公交、物流配送、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燃料电池汽车的试点工作。
探索打造加油站新业态、新模式。要探索推广光储充放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在具备条件的加油站,石油企业要通过配套建设“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有效调节负载功率,降低实时负荷变化对电网的冲击。还可以利用峰谷电价降低充换电站运营成本,提高充换电业务的运营效率,加快企业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还要努力拓展充换电场站增值服务。当前充换电业务商业模式较为单一,盈利性差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根据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拓展“充电桩+”新业态,通过增加车辆检修、租赁、保险等汽车服务,以及广告、车库等商业服务,促进充换电场站盈利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