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之初,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日益跨入国际层面,并成为中国的腾飞的"瓶颈".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作为国有垄断性石油企业和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主体,其"走出去"的跨国经营,对确保国家石油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在论述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三大石油集团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和困境,并着重探讨了中国石油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新世纪前20年,是中国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历史时期。在这一中国和平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的腾飞却遭遇到能源,特别是石油"瓶颈".中国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连年递增,2003年中国总的石油净进口量突破1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也随之攀升到3516%,这表明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已跨入国际层面,并成为能源安全的核心。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作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经营的寡头垄断企业,特别是作为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主体而从事的跨国经营,对确保中国石油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是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途径
石油安全是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对于主要产油国和石油输出国而言,石油安全是维护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经营的主权和确保一定收入所具有的需求份额;对于石油进口国来说,石油安全就是以合适或可接受的价格稳定地从国外获取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需的石油资源。有专家指出,对于石油净进口国或消费国来说,石油安全是"量"(供应稳定)、"价"(价格合适)和"质"(符合环保)三位一体的一个整体。①「单卫国。试论石油安全国际石油经济,2003(10):5」如果以此来看待中国的石油安全,那么,我们认为,在"量"、"价"、"质"三个方面中,"价"和"质"虽然应引起重视,但是,"量"的问题更为紧迫,是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说,中国石油供给和需求总量的矛盾在国内已无法完全解决,必须借助国际石油市场,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来解决。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石油安全的出路在海外,而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是解决国内石油短缺和确保中国石油海外供应安全的必由之路。
1.从国内资源储量和生产潜力来看,石油的可持续供给的难度很大
根据国家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估结果,中国现有石油资源蕴藏总量(即地质储量)为1058亿吨,到2020年,中国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将达到93亿吨,西部的新疆和大陆架将是中国后备石油储量和供应的最大来源地。在已经探明的储量中,石油剩余可采储量24亿吨①[吴磊。中国石油安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9],仅人均可采资源量只居世界第40位,而且2002年油气储采比分别只有1418和4016,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613和6017②[BP Statistical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2-06].
与此同时,中国东部高产老油田大都已进入高含水期或开采中晚期。目前,东部老油田的平均含水率已超过85%,尽管第二次、第三次采油可以增加产量,但因开采难度增加、成本攀高,稳定产量的难度极大。更令人担心的是,国内虽然油气勘探领域广阔且有一定潜力,但是勘探难度愈来愈大,其特点是:新发现油藏趋于更深、更薄、更小,且资源趋于劣质化,稠油、低渗透油藏比重增大;复杂断块油气藏、隐蔽油气藏逐渐成为主要的勘探领域;新的勘探区域多位于那些后勤支持难度较大的沙漠腹地、滩海、沼泽等地区③[周吉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走出去"的实践与经验。世界经济研究,2004(3):62].估计在未来20年内,油气资源基础的脆弱性仍将是影响中国油气生产和供应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从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趋势看,未来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强劲
短期而言,导致中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高油耗的第二产业特别是汽车、建材和化工业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对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长;二是2003年以来受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电力需求大幅增长,因电力供应不足而导致燃油发电量剧增。
从长期看,中国国内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国内石油产量增长和可持续供给能力的矛盾会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十年来,我国GDP 年均增长917%,石油消费年均增长5177%,而石油供应年均增长仅为1167%④[陈勉。专家建言:中国应重视石油战略安全。开放潮,2003(3):22],石油生产年均增长赶不上经济和石油消费的增长。未来中国在宏观经济上继续显示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而且,因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地位所引发的外资经济的增长和中国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的拉动,工业制造业体系迅速扩大,经济结构显出向高能耗和高油耗领域倾斜的趋势,加之电力供应紧张状况不会短期内缓解,因此,中国未来对石油的需求仍然会大幅增长。
3.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是解决国内石油供求矛盾的必然选择
从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后,国内石油供求缺口就不断扩大,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急剧攀升。2002年,进口原油和油品总量为8975万吨,其中原油进口6491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1512%⑤[吴磊。伊拉克战争对我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国际论坛,2003(4):30].2003年,原油和成品油的净进口量分别达到8299万吨和1439万吨,加上LPG (液化石油气)的净进口量,总的石油净进口量超过1亿吨,国内石油自给率下降到6414%⑥[田春荣。2003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国际石油经济,2004(3):9].根据国内有关分析和预测,21世纪前半叶,中国油气特别是石油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尽管国内外有关的预测数据有一定的出入,但对中国石油安全变化趋势的估计却是一致的:即国内原油自给率不断下降,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page_break]
由上述分析可知,未来国内油气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安全问题跨入国际层面,获取海外油气资源已成为中国石油安全乃至国家对外战略的重大问题。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实施跨国经营,既是基于目前中国大量进口石油、国内石油供应紧缺情况的一种权宜之计,更是21世纪中国石油能源战略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使未来国内有重大资源发现,国产石油大幅增加,中国也应该拥有足够的作为战略物资和优质能源的石油,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的跨国经营战略,是确保国家石油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分析
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中国石油工业的战略方针,为此,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8年改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即"中石油"/CNPC )确立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拉开了中国石油企业史无前例的"跨海作战"序幕。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标秘鲁塔拉尔六、七区块服务项目,标志着中国石油企业实现"走出去"零的突破。
1998年7月,中国政府对石油石化行业进行大重组,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SINOPEC)。重组后的两大集团公司和过去的最大不同在于,原来的两大公司是按石油生产加工的上下游划分的,重组后则以地域划分。北面是CNPC,南面是SINOPEC.重组后的南、北集团,实现了上、中、下游一体化,具有了石油勘探开发、加工、销售的功能,有助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经营。从2000年4月到2001年2月,CN2PC、SINOPEC 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CNOOC)相继在境外成功上市,这不仅表明中国石油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而且标志着中国石油企业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经营又跨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十年间,CNPC成功"走进"了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苏丹项目是CNPC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合作项目(包括修建一条长达1505公里的石油管道和合资兴建喀土穆炼油厂等项目)。1997年CNPC购买了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的股份。2002年CNPC斥资2116亿美元收购了戴文能源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油气资产。2003年5月,CNPC中标阿尔及尼亚阿德拉尔省油田开发、炼油厂建设和经营、销售项目。
"十年磨一剑".CNPC"走出去"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海外有石油投资项目35个,分布于四大洲15个国家,其储量、产量大幅增长;海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物质装备出口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在26个国家拥有自己的工程技术服务队伍;1997年中标的苏丹1/2/4区项目、委内瑞拉项目和哈萨克斯坦项目运行获得巨大成功,为海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海外初步形成油气生产-管道营运-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产业链;海外投资取得了高达15%投资回报率①[周吉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走出去"的实践与经验。世界经济研究,2004(3):66].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2003年世界500强公司排名,CNPC名列第69位,居中国企业之首。
SINOPEC 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五大炼油商和亚洲最大、世界第六大石化产品生产商,2002年中石化资产总额5769亿元,销售收入3780亿元,实现利税543亿元,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2003年全球500强企业中紧随CNPC之后,居第70位。CNOOC 的海外战略主要是依靠跨国并购实现的。CNOOC 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是出资6亿美元收购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五大油田的部分权益,此举为其带来4000万桶的净权益原油产量,并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商②[田泽,刘钰。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探讨。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2):9].CNOOC有望在未来5年内,通过几个大型项目的建设,逐步从单纯的上游公司转变为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能源公司,其战略目标是5年内使公司进入世界500强。
中国石油企业在十余年的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已形成较稳定的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战略区域,在苏丹、中东、南美、墨西哥湾、中亚和亚太等地区取得了一些控股、参股和独立勘探开发权益,并在26个国家开展了油气田合作项目,在7个国家获得了份额油。
2002年中国石油企业共获得约1200万吨的海外份额油,估计到2005年末,中国海外份额油可达2500万吨,占国产原油的14.7%,2010年可望达到5000万吨以上,为国产原油的28.6%①[安丰全。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2].目前中国三大石油公司都在继续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争得更多的海外石油权益和海外份额油。中国三大石油"巨头"近年来日益引人注目的海外扩张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需要——它们通过"走出去"把在海外市场上获得的份额油运回国内,才能从实质上保护国内的石油资源,减轻国家未来石油短缺的压力。
但是,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对全球石油资源的占有率只有5%左右,其国际化经营总体来说也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在企业规模、营销渠道、市场拓展、管理经验和国际化人才方面,还是在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尚无法与世界大型石油跨国公司展开竞争和抗衡。同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和石油安全也产生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更多表现为不利因素。主要包括:
(1)全球油气资源的政治性博弈和控制权争夺愈演愈烈,目前世界排名前20家大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4/5以上的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有利空间可能被挤压;(2)中国处在亚太新的能源消费增长中心,面临着与周边油气资源消费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特别是与石油消费大国美国、日本和新兴石油消费大国印度、韩国等的油气竞争和冲突将不可避免;(3)全球石油供应链中断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石油供应链和价格形成机制往往受国际政治因素的制约,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难以避免;(4)中国公平合理参与全球油气资源的竞争受到少数大国的误解,"中国石油威胁论"有所抬头,近年来美、日、俄等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有意无意地干扰、排挤中国石油企业的对海外石油开发权公平竞争的几个实例②[舒先林。中俄关系中的能源因素。国际论坛,2003(4);舒先林,阎高程。石油: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与国际战略。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3)],就是明证。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基本战略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的先导资源和重要战略物资,它将会成为21世纪国际争夺与控制的焦点。中国石油企业要想打破现有油气资源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稳定地获取世界油气权益,必须充分研究其跨国经营的国际环境,实施科学正确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1.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
鉴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石油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中国三大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总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应该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实现国家石油安全为己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以油气勘探开发和经营为龙头,以低风险竞争或竞争下的合作为纽带,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尽早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特色的现代跨国石油企业集团。依据上述总的战略目标和方针,结合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现状和环境,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可以制定阶段性的跨国经营目标。
(1)中短期目标:加快完善各石油集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按照现代国际企业制度推进各石油集团建设,努力经营好正在实施的海外油气和相关服务项目,提高投资回报率。力争在2010年左右,中国石油集团在海外形成相当可观的跨国经营规模,比如,中石油和中石化迈进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之列,中海油也应成为世界性的大石油公司。
(2)长期目标:在中短期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5~8的发展,即在2020年前,三大石油公司不仅在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和经营领域里具备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以参与全球油气行业标准和市场秩序等"游戏规则"的修改和制定,从而真正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跨国石油企业集团。[page_break]
2.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步骤
中国石油企业的战略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必须通过分阶段、有步骤的方式才能实现。如果从跨国经营的起始点考察,其战略步骤大体可以分为"四步走"战略:起步摸索阶段、稳定成长阶段、规模扩张阶段和全方位发展阶段。
(1)起步摸索阶段(1993~1997)。此阶段主要经营小项目,以寻求油田开发项目和老油田提高采收率为主,项目一般投资不大,也不刻意追求高效益,能够保本即可。目的是熟悉海外环境,积累国际经验,在实践中培养跨国经营的国际化人才。
(2)稳定成长阶段(1998~2005)。此阶段主要通过经营好现有海外项目,进一步积累经验和培养人才,规范海外项目和分支机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为更大规模的扩张阶段的到来奠定基础。①[董秀成。中国石油"航空母舰"进一步实施"跨海作战"战略是大势所趋。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
(3)规模扩张阶段(2006~2010)。此阶段主要通过进一步寻求和实施一些大中型低风险石油开发项目,同时应该开始涉足风险较大的勘探领域,争取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积累资金和实力,为进入全方位发展阶段准备条件。同时,要获得更多的权益油,2010年力争达到3500万吨②[周吉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走出去"的实践与经验。世界经济研究,2004(3):63],使之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1/3以上,形成中国能源保障的安全性机构。
(4)全方位发展阶段(2011~2020)。此阶段三大石油集团要全方位发展海外业务,即由开发为主扩展到勘探、开发并重,由陆地扩展到浅海,由以石油为主开展到油气并重;继续寻求大型项目,包括上游项目和下游项目,也包括石油生产项目和服务项目,还包括石油类项目和非石油类项目,等等;使三大石油企业实现由生产经营性公司向资本经营性公司的转变。
3.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重点
回顾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历程,我们尽管已在参与海外油田勘探开发及获取份额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此前我国的石油进口仅是一种"补偿型"、"调剂型"的进口,海外开发的努力总体上仍属尝试性质。目前我国海外项目平均每桶原油的发现成本仅为2141美元,平均操作成本仅为211美元。因此,"与其贫中找,不如富中争".我们要敢于、善于大规模加入到对国外油气前景非常优秀的地域的投资竞争中去,确定中国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的战略重点。近期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重点区域。
(1)中东地区。无论从油气储量、储采比和勘探开发成本来看,还是就全球石油生产和石油出口贸易规模而言,中东石油资源和市场优势非常明显,其石油出口和供应对世界和中国的战略重要性会更加凸现。因此,尽管竞争一直很激烈,但是中东产油国历来都是世界许多跨国石油公司首选的目标市场。当然,由于该地区民族和宗教矛盾尖锐、领土纷争较多,政局最为动荡不定,且属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冲突势力范围,中国石油企业进入该地区会承担较大的政治风险。不过,由于部分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巨大矛盾,中国可以加强与中东国家的传统友谊,并巧妙地进行政治和经济渗透,为三大石油公司伺机进一步进入创造条件。
(2)中亚和俄罗斯地区。中亚和俄罗斯是目前国际石油投资的重点之一。该地区的俄罗斯油气资源储量巨大,中亚-里海地区被称为"第二海湾",而且政治逐步稳定,地区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石油企业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利用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优势和地缘经济的互补性,积极拓展在该地区的油气竞争与合作领域。
(3)非洲和南美地区。目前,"非洲已成为欲以稍高风险换取巨额收益的投资者的目的地",连美国也开始放松对其"宿敌"、非洲产油大国利比亚的制裁①[Maureen Lorenzetti.WhiteHouse Urges Congress Keep ILSA Flexible.Oil &Gas Journal,2004-02-23:28],非洲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2003年仅在西非地区就在2~2000米深的近海成功开钻出油气井近30口②[P.Gawenda,J.M1Conne ,A.Hayman,M.Marchat.Offshore West AfricaOffers Exceptiona.Opportunities.Offshore,2004-02:42~44].同时,南美的委内瑞拉和秘鲁等产油国也值得关注。非洲和南美地区的主要产油国普遍较为落后,一些国家受美国长期制裁,石油工业的基础较差;它们与我国关系友好,经贸往来不断扩大。这些产油国有较强的出口换汇的意愿,石油合同条款普遍也较为优惠。因此,中国石油公司有可能在这两个地区寻找到新的或大的石油项目。
4.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措施
由于海外石油开发与贸易竞争激烈,加之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时间不长,经验也不丰富,因此,要提高中国石油企业进军海外石油市场的成功率,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积极创造条件。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应为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外交、法律、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支持,甚至要通过发展军事力量,强化海权意识,为中国海外石油竞争和中国石油运输安全提供最后的保证手段。限于篇幅,这里主要从中国石油企业的角度简述跨国经营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1)中国三大石油公司要用国际战略眼光来审视跨国经营问题。在国家石油安全不可能关起门来实现的情况下,三大石油集团应该强化国际化经验理念,摒弃过去"吃皇粮"、"油老大"和"中央企业"的计划经济旧观念,按照国际市场规则和贸易惯例参与国际油气市场竞争,形成真正的世界性油气领域市场竞争主体。
(2)三大石油"巨头"必须首先练好"内功",理顺集团内部的管理体制,形成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的运行机制,通过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行扁平化管理、进行结构调整和专业化重组,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打造中国石油的"航空母舰"和"旗舰",增强中国获取海外石油的能力,实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3)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三大石油公司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避免在海外寻找石油项目中"撞车",甚至进行"自相残杀"式的恶性竞争。为此,三方必须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并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综合商社的经验,整合内部资源,加强联合,形成合力,一致对外。
(4)世界石油经济和石油政治演进的历史表明,"竞争下的合作"将是21世纪世界石油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③[舒先林。中日海外石油博弈与竞争下的合作。东北亚论坛,2004(1):79].在当今世界石油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下,中国石油公司应尽量避免传统对抗式的"零和"竞争,必要时与外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以增强在国际石油领域的竞争力。
(5)中国石油企业必须制定适合中国国情和自身条件的"走出去"的具体策略,比如采取"远近并举、难易并进、由小到大、以小博大、跨国收购、多元多向"等灵活多变策略。比如,CNPC多年来一直坚持"大、中、小项目并举战略",使自己在国际油气市场拓宽了发展空间,积累了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
(6)实施资本营运战略,通过上下游一体化介入国际市场。比如,通过"横向一体化"战略,即通过国际间石油企业的并购进行产权交易,实现资本国际化经营的整合;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即通过并购国外油气勘探开发公司和控制终端产品、销售终端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整合,等等。
(7)中国石油企业要在国际联合投资中争当作业者,努力成为多个合作伙伴中的牵头人或组织管理者。当作业者是国际上大石油公司采取的基本战略,也是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化中迅速成长壮大的重要途径。为此,中国石油企业应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或引进的力度,不断提高在技术、管理、经营、国际化运作、与所在国政府关系以及合作伙伴之间利益协调等方面的经验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