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国际石油要闻 » 正文

探访哈萨克斯坦的中资油田

日期:2012-11-01    来源:新华网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石油网

2012
11/01
14:0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油田

  石油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中国对石油的需求相当部分靠海外进口。其中很多情况下是中国的石油企业在海外购买油田开采权,直接开采后再输回国内的。这些石油在远离中国的地方从勘探、开采、加工到运输回国整个过程,无不经历着让人们意想不到的各种困难和曲折。近年来,在中国石油进口构成中,位于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的中亚的哈萨克斯坦,通过与中国之间的中哈油气管道成为中国几大战略能源来源地中最有潜力的一个。日前《环球时报》记者来到中国第一条跨国原油管道———中哈石油管道的源头哈萨克斯坦,探究石油是怎么跨越万水千山来到中国的。

  层层设防的驻地

  根据中哈管道项目部提供的信息,中哈原油管道阿拉山口计量站主控室仪表显示,自从2006年管道投入商业运营以来,累计向国内输送原油超过4000多万吨。中哈原油管道全长2800公里,是连接里海油田到中国内陆的重要能源大通道,也是我国第一条跨国原油管道,由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中哈原油管道项目负责生产和运行管理。其中输入的原油有不少也是中石油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开采出来的。

  记者乘飞机从绿意盎然的阿拉木图起飞,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飞行来到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州的首府克孜勒奥尔达市。在降落前,记者从飞机窗口向下看,满眼尽是望不到头的土黄色荒漠。由于人口不多,经济不发达,这里的机场和中国县城火车站差不多,市区道路两旁建筑低矮陈旧。出了机场,记者一行直奔中石油在当地的ADM项目部总部驻地。在三只狼狗的咆哮声中,在公司雇用的当地两名持枪保安警惕的目光中,记者经过两道全封闭的铁门走进被高墙铁丝网包围的驻地内部。

  说起这些看似“夸张”的重重防范,中石油陪同人员李先生说,这都是很无奈的。虽然中石油等中国企业在哈的石油开采是有合同保护的,但是一些被各种谣言蛊惑的人还是认为中国人在抢夺他们的资源,一些正常的劳资纠纷也会演变成激烈的对立。

  第二天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记者一行就乘越野车踏上了去油田作业一线的路程。大概走了一个小时的算是平坦的哈萨克斯坦“国道”,进入到极其颠簸的路段,人随时会被从座位上颠起来。前车被路面上的浮土卷起的烟尘团团包住,后车如果开得快了,极容易撞上前车,因为根本看不出前车在哪里。不过后来,才知道这并不是最差的路。

  如果说刚才来油田的路不算路,那油田内部的路更不能算是路,为了节省成本都是临时的路,车走起来人在车上七扭八歪。越野车在这样的路上行驶起来更是浓烟蔽日,负责油田生产的副总张长庆说,长期在干燥多尘的环境中工作,他们每个人都患有鼻炎。经过当地保安的安检,我们终于走进油田现场。张长庆说,自己负责这片油田的200多口井,年产石油41万吨,算不上很大的油田,但因为是中国全资的,所以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张长庆的办公室里挂着手工绘制的油井分布图,并有各种标注,他说这些油井的情况是随时变化的,要每天密切追踪和应对。办公室的地上放着一排十几瓶装在类似可乐瓶里的石油样品,都贴着油井的编号,每口油井出产的油的成分和质量是很不同的。据他介绍,有的质量好的石油可以直接当汽油使用。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