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石油观察 » 正文

伊朗委内瑞拉协同抵御石油危机

日期:2015-01-13    来源:中研网  作者:中研网

国际石油网

2015
01/13
14:2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石油生产国 原油 价格下跌

       协同抵御石油危机
    
  1月9日,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Nicolás Maduro Moros)访问伊朗,两国领导人宣布将联手抵御油价下跌给经济造成的伤害,并且毫不掩饰将此次原油危机矛头指向沙特阿拉伯。
    
  伊朗石油部长及其他官员,批评沙特不支持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采取必要措施阻止油价下滑。伊朗总统鲁哈尼在会见马杜罗时也表示,欧佩克成员中有相同遭遇的国家应该加强合作。
  
  此次合作并非两者第一次针对原油价格下跌发声。早在2014年11月27日OPEC会议前夕,在伊朗进行访问的委内瑞拉外交部长拉米雷斯就曾与伊朗石油部长赞格内就原油价格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双方表示将在OPEC框架内进行合作,就原油价格返回到100美元/桶达成共识。
    
  与此同时,拉米雷斯也与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展开会晤,讨论在油价下跌时捍卫油价。
    
  不过,尽管委内瑞拉频频展开外交工作,但是2014年11月27日OPEC会议的结果,最终并未宣布减产,这也导致了此后原油价格进一步下探。而对石油销售占总出口额96%的委内瑞拉而言,原油价格的持续下挫已经让其国内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通货膨胀率几乎逼近1000%。
    
  “任性”的沙特
    
  也许这场石油危机的源头是原油供需失衡,但是近期原油的大幅下跌则主要归咎于沙特的“任性”。
    
  沙特石油部长阿里·欧那密(Ali al-Naimi)在接受采访时表现得异常坦率,他抛弃欧佩克通过限产来保持高油价的传统战略,认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佩克的市场份额。纳伊米表示:“无论价格是多少,减产都不符合欧佩克成员国的利益。不管油价降到20美元、40美元、50美元还是60美元,都无关紧要。”
    
  不仅如此,欧那密还积极游说OPEC其他成员国。欧那密对媒体表示:“沙特说服了OPEC其他成员国,让他们相信无论油价跌到多少,减少石油产量都不符合OPEC的利益。”
    
  然而欧那密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OPEC成员国之间情况差别较大,海湾国家与非海湾国家的经济支撑迥异。举例来说,沙特拥有7500亿美元外汇储备,因此“沙特经济能在油价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下至少支撑两年”,沙特官员曾如此表示。而诸如委内瑞拉之类的国家,其经济严重依赖原油出口,且其没有强大的外汇作为支撑,这也就导致在此轮原油危机中,委内瑞拉等国家再也承受不起原油下跌的痛苦。
    
  反弹路在何方?
    
  漫漫下跌路,委内瑞拉等国翘首期盼的原油反弹究竟路在何方?一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大宗商品交易专家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原油价格反弹之日似乎已经临近。
    
  上述大宗商品交易专家给出三方面理由:
    
  第一,近期由船运业人士处获悉,Vitol、Trafigura等贸易商和英荷皇家壳牌这类主要生产商都已预订12个月以后租用油轮。其中全球最大独立石油贸易商Vitol定下两艘装运量分别为200万桶和300万桶原油的巨轮。按载重吨位算,300万桶装运量的TI级超级油轮属于全球最大的海运油轮。瑞士贸易商Trafigura至少租用了一艘超大型油轮(VLCC),壳牌租用了两艘超大型油轮。
    
  上述消息人士认为,这类大批长期订单非比寻常,这意味着交易者可能利用油轮在海上囤积供应过剩的原油,直到油价反弹。这有如2009年油价崩盘时火爆的“无风险”升水套利交易重演。
    
  专家指出,与2009年囤油行为相比,今年的囤油行为可能并非“无风险”升水套利。因为目前原油仍处于下降通道中,而且如今航运成本要远高于2009年,这也就显得此次囤油行为更加激进。
    
  第二,从期货交易所数据来看,目前无论是IPE布油还是NYMEX原油价格都呈现升水状态,这也表明投资者对后市原油价格基本呈看涨状态。
    
  第三,导致此次原油产能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即是美国页岩革命导致的页岩气、页岩油产量大幅提升,使得美国原油产出基本能够满足其需求。而1月2日,美国页岩油开采企业—WBH能源(WBH Energy)提交破产申请。业内专家指出,原油价格生产成本并不一定导致企业运营困难,从企业运营角度来看,只要能够维持企业基本运营,那么这家企业在原油价格上涨预期下都能够存活下来。而WBH能源的破产可以表明,如今原油价格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运营需求。所以此次WBH能源破产有可能引发连环违约,彻底扭转原油供需局面。
    
  有专家甚至推测,从目前原油走势及基本面情况来看,原油极有可能在1个月至2个月期间实现反弹。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