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企业 » 中石化要闻 » 正文

中石化金陵石化:信息化让生产经营如虎添翼

日期:2016-02-22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国际石油网

2016
02/22
14:4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石化 金陵石化 环保装置

近年来,金陵石化信息技术发展融入生产过程、经营管理、绿色发展等领域,建立了在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以MES为核心的生产营运及信息基础设施与运维三大共享平台基础上,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集约化、数字化应用系统,智能工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助力生产优化增效益

2月18日下午2:30,金陵石化总调度室,高级工程师鲍明忠在电脑前,点击鼠标,实施油品储运部912成品罐一批出厂汽油的调和作业。“质量控制全自动了,既快捷又准确,彻底消除了生产操作的人为误差。”鲍明忠介绍说。

近年来,该公司炼化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油进厂到产品出厂整个流程,都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全面“鼠标控制”。

该公司原油、成品油在线调和的创新实践,是中国石化的范例。包括汽油调和、航煤调和、柴油调和等系统。在调和信息系统下,通过DCS平台、在线分析仪、控制现场仪表及设备,实现了出厂产品质量的实时管控。2015年12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该公司原油基因分析、高效调和原油加工的成果。该公司原油调和系统,包括DCS改造、原油快评系统、罐存信息系统、订单管理系统、调和优化系统等,解决了原有靠人工调节罐区阀门大小来控制掺炼的问题,使定性控制变成定量控制,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解决了常减压装置掺炼原油的优化难题,每年产生经济效益上亿元。

优化生产是企业赢得效益的关键,该公司开发的“日优化”系统,强化生产调度流程管理,建立每日生产调度指令的下达、接收、评价记录,实现了生产调度指令的实时追踪与过程控制。而且,可以通过移动平台,将重点指令下发至指定接收人,每日梳理“日优化”指令相关的专业指标,与MES、LIMS等进行数据集成,实现执行结果自动取数,方便了监控,并可穿透查询每个指标的历史数据,方便决策者及时发现问题,评价指令执行情况。

而该公司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创新了设备管理形式和流程。按照EM运行管理规定,将设备日常运行、维护、修理、更新、报废信息输入系统中,积累了大量历史数据,形成了强大的数据库,加快了业务流转,提升了设备管理的执行力。。目前系统中有设备14万、技术参数100万、功能位置5万、开停机记录6.6万条、加换油记录12万条、上传各类电子文档2万余个。同时,配套设备故障看板平台,将已发生的设备故障名称、处理方案、原因分析、改进措施、效果验证等环节,以线条加节点的方式在系统主界面上显示监控,甚至可以跟踪到设计、制造、采购、安装、技术质量等非设备部门管理的环节,利于及时分析责任,落实故障处理措施,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该公司信息化推进精细化管理,在无泄漏管理方面成效非凡。该系统共享ERP-EM设备主数据,与EM泄漏管理集成,延伸EM应用范围,实现无泄漏管理全过程、全员和全范围跟踪,对密封点泄漏处理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实时监控装置设备泄漏状态,不仅有效控制了无组织排放,更是减少了企业工艺加工损失。近两年,通过无泄漏系统管理,堵漏5000多点,减少效益流失900万元。

助力经营管理上水平

1月25日,金陵石化收到国家版权局通知,该公司开发的一项“日效益管理系统”软件,通过了国家版权保护中心审核,获得2016SR007122的著作权登记。该公司开发的“日效益管理系统”,以公司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装置潜力,增产高附加值产品,实现资源在炼油、化工和有限公司三个板块间的最优化配置,并实施全局全流程优化。

该公司2015年利用这个系统实施“日效益”管理模式,国5汽油、航煤、车用柴油、高等级沥青等产品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累计为企业增效数千万元。

该公司创效的销售资金回笼监控考核平台,加快了销售资金回笼,提高效率20%以上,每月节约费用五六十万。这个信息系统优化了资金回笼流程,实施了分产品、分环节、分时间段,对所有产品出厂流程中的影响因素实时监控,并及时跟踪发货单状态,结算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共监控了37大类、440万吨的产品,实际回笼资金近300亿元,提高效率10%以上。

在该公司,信息化服务企业管理的案例很多。每年该公司进厂原油近1800万吨,原油进厂流程跟踪系统发挥了增效决策的手段。公司利用信息技术将原油进厂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并从物流和资金流两个角度分类分析各个环节的实时动态,为公司合理安排生产、提高资金利用率提供了第一手帮助。

该公司进厂量大,出厂量也不小。公司开发了产品进出厂流程跟踪系统,以ERP为核心,拓展销售、生产模块应用范围,从计划下达,到最后船舶离开码头,对产品进出厂的各个环节均设置了控制点,极大地提高码头利用率,提高码头运力10%-20%,在加工量增长30%而码头没增的条件下,等于“增加”了一座码头的运力,加快了产品进出厂速度,保证了生产后路畅通。

该公司自行开发的生产经营综合分析系统,集成了各类生产和销售的数据,为领导提供了跟踪生产数据实时优化调整的参数和依据。 2015年,公司对生产过程及时有效的调整,不仅使加工量保持了满负荷,而且优化了产品结构,大大提升了效益水平;通过数据监控,优化提升装置技术指标,年创经济效益数千万元。

同时,该公司以ERP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物资库存管理信息体系,将库存结构、库存发展趋势、分布情况、积压物资、未清需求等信息图形化,实时反映库存状况,建立了常态化的积压物资风险预警机制,有效控制了储备规模,加快了物资周转速度。业务人员通过系统实时掌握材料需求、采购和出入库的情况,可预先进行材料的准备,确保满足检修需要。这个系统促使需求计划提报更为准确,也提高了领发料的效率,查询物资库存、收发料、工单物料等信息的准确率达95%,每年减少资金占用400余万元。

助力环保绿色发展

2月19日7:00,金陵石化1号门,一大早赶到厂区的安全总监陆鹏宇首先打开手机,刷屏了解环保排放情况,所有数据全部合格,他会心一笑进厂开始他的每日巡查。这是该公司移动办公的一个镜头。

该公司是1958年建厂的“老炼油”,已经陷入了“城围石化”的窘境。公司自加压力,利用信息化先进技术,实施了环保治理的全方位监控,圆满完成了各项节能和环保指标,连续8年获得中国石化环保先进单位称号。

该公司利用信息化有效手段,将所有“上天入地”的排放数据全部列入环境实时监控信息系统,按照控制要求设定报警值,并与移动平台接口,随时将环保超标排放情况发送至相关责任人,以便及时调整工艺流程,确保了清洁生产的全过程、全天候过程可控。

化工企业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工厂异味。该公司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环保气味监控,开发了生产区域异味监控系统。系统具备倒班班组、运行部、安全环保处三级管理功能,每个层级都有明确管理区域,当有异味提报时,系统通过移动平台及时提醒区域负责人和安全环保管理责任人,督促及时处理异味,确保了企业区域环境的质量。2013年初实施以来,出现异味次数545次,全部被该公司安全环保部门督促整改,区域环境质量得到大大提升。

环保装置是石化企业解决环境问题的首要手段,这些设施的运行状态决定了企业的环保水平。为此,该公司投用了环保装置信息化管理系统,对40多套环保装置实现了24小时实时监控,同时建立班组提报和运行部确认两级机制,时刻监控环保装置运行质量,动态采集LIMS和MES的分析数据,并自动与指标对比,确保环保装置勤运行、好运行。

该公司加热炉数量较大,自主开发的节能监控系统,依托实时数据库实时监测加热炉运行情况,逐层分析各加热炉的排烟温度、氧含量操作参数的超标情况,对超标参数进行分析汇总,找出超标原因并进行工艺参数优化,炉效普遍得到提升。同时,该公司还对变频器、液力透平和压缩机无极调量投用情况,以及催化烟机运行、蒸汽减温减压流量、净化水回用量实施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了节能降耗水平。

管线安全是石化企业的管理重点。该公司管网距离长、介质多、管理区域复杂,自行开发的管线信息化管理系统,扩展了视频管理模块和道路占用管理模块,实现3D形式的厂区地形及工艺管网的信息化管理,为企业规划、设计、生产、运行、调度、维护等部门提供快速可靠的信息服务,确保了该公司厂区间以及贯穿长江南北管线的安全可靠。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