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国际石油要闻 » 正文

大东亚“供油圈”的破灭

日期:2018-09-19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国际石油网

2018
09/19
14:4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石油 石油进口量 燃油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扩张版图所提出的“将东亚从西方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建立类似邦联制的战略构想与政治主张,虽然是以所谓“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但是,“大东亚共荣圈”中的独立国家却是由日本军队掌控或部分掌控,并努力将西方列强排除于“大东亚共荣圈”之外,成为日本侵略亚洲的障眼名目。

  狂热
 
  全球大萧条和世界经济的崩溃殃及日本,使日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缺乏资源的危险。故而,日本人把目光移向了东南亚。该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战略资源产地,荷属东印度又是东亚最大的石油产地。日本人打着如意算盘:如果将这些资源掠为己有,日本经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从资源的考虑出发,日本深思熟虑,选择了以获取战略资源为主要目的的“南进”战略。在战略资源问题上,日本经过了精心策划。日本的设想是:依赖战前建立的战略物资储备,采取闪电袭击,夺取东南亚资源地区,确立战略资源自给自足体制,并尽快结束战争。
 
  日本军队的侵略计划如期开始实施,1942年1月中旬,日本开始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到1942年3月中旬,日军已经全部控制了东印度群岛。战争爆发以前,日本军方计划在开战后两年之内从东印度群岛获得足够的石油供给,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实现。1940年,南部地区的石油年产量为6510万桶。1942年,被日本人修复后的油田已年产2590万桶,次年增加到4960万桶,这相当于1940年水平的75%。
 
  到1943年第一季度,日本的石油进口量已达到与1941年同期,即美、英、荷三国对日石油禁运之前进口量的80%。由于整个南部地区采油工作的巨大成功,1943年,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宣布,困扰日本发展和对外扩张的石油问题,已经获得解决。日本沉浸在“胜利狂热”之中。
 
  取得一连串胜利的日本人1942年初乘势酝酿下一步行动。日本的军事首领计划穿越印度洋西进,在中东或俄罗斯同德军连成一线,进而切断同盟国控制的巴库和伊朗两处的石油供给。山本五十六和日本其他海军将领依然深信“决定性打击”以消灭敌军战斗力的战略。
 
  山本五十六认为:美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其他资源以及强大的工业能力,因此对美国人必须速战速决。于是,日军决定向夏威夷以西1100英里的中途岛发动大规模进攻。这样至少可以利用对中途岛的攻势以扩大日军的防卫半径,如果能引美军舰队出动则更好不过。因为他们正好趁机结束油珍珠港开始的工作,通过决定性的一役将美国海军消灭在太平洋之中。1942年6月初发生了中途岛之战。
 
    打击
 
  美国海军神奇般地东山再起,成功地破译了日本的密码,所以出奇制胜。狠狠地教训了自命不凡的日本海军,以损失一艘航空母舰的代价,击沉了四艘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中途岛之战是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在其后一次次交锋过程中,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
 
  日本人在设计军事战略时以为南部地区丰富的石油、原材料和食品能够牢牢地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以弥补贫瘠的日本列岛之不足,因此这项战略是一次赌博,它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削弱敌手的决心,而且绝对不可或缺的是要保证日本海运系统正常稳定运转。日本在进入战争之际仅仅拥有两年的石油储备。这就意味着如果超过两年,日本就得依靠东印度群岛的石油。
 
  不仅如此,日本的护舰船队败事有余。船队的集结和指挥要求使用无线电通信网络,通过此网络确定船只的准确位置。美国人截获了日本的信号并破译了密码,这给日本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战争期间,日本使用的钢铁商船约有86%被击沉,另有9%遭到重创,到停战时也无法再用。美国的潜艇部队官兵不足海军全员的2%,但日本船队55%的损失属于他们的功绩,另有5%则归功于其他同盟国的潜艇部队。
 
  日本的油轮是美国潜艇部队最喜欢的目标。从1943年起,击沉油轮的数目与日俱增。到1944年,击沉的驳轮数目已远超过新油轮的制造。日本的石油进口在1943年首季达到顶峰。到1944年,进口量已不到一年前的半数。到1945年的第一季度,日本的石油进口已经全然不见了。
 
  为了解决日益恶化的石油供给,日本人想出了许多独出心裁的运输办法。石油被灌入尺寸各异的铁桶和帆布容器,把它们置于货轮的甲板上携运,或者用拖船拖橡胶袋的方式运输。巨大的胶袋,每只可容纳300桶至500桶汽油。这种办法实际上根本不适用。此外,有巨大的油口袋拖后腿,前面的拖船行动不便,成为极好的空袭目标。在日本国内,随着石油进口量日益减少,民用油的消费被一步步压缩到极点。1944年日本全国的民用汽油消费量仅有25.7万桶,为1940年的4%。
 
  日本政府1937年曾下定决心,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合成燃料计划。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东京有些人士提出以开发合成燃料取代战争的主张。由于缺乏钢铁和设备,以及在技术、工程、机械和人员等方面层出不穷的问题,这项计划在战争期间以失败而告终。1943年,日本的合成燃料产量总共为100万桶,仅为计划1400万桶的8%。合成燃料的产量从未超过日本石油需求量的5%。
 
  日益严重的石油短缺越发明显地约束着日本的军事能力,这种短缺从1942年6月的中途岛之战就开始显露。中途岛战役之后,盟军开始反攻。美国的两栖作战方式、航空母舰提供的空中打击能力和它强大的工业基础构成压倒优势,日本人所能投入的综合力量远远不够。
 
  美国人还在1945年4月为珍珠港事件报了一箭之仇。密码专家得知山本五十六将去新几内亚附近的布干维尔岛视察。早已埋伏好的美军战斗机冲出云霄,对准目标一阵炮火,将山本五十六和他燃烧的座机送到下面的热带丛林之中。
 
  不过,潜艇战直到1944年初才使日本海军“非常强烈地”感到了燃油的短缺。日渐枯竭的石油库存亦影响到日军的战略考虑。在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日本战舰因为缺少燃料而未参加战斗。日军的航空母舰为了节省燃料,不是绕道迂回,而是迎头靠近美军。这种抄近道办法的代价是日军损失飞机273架,而美军仅损失29架。
 
  溃退
 
  油料短缺严重限制了日本空军的行动。1944年,日本飞行员训练时间从必须完成60个小时减少到30个小时。随着油料短缺情况的进一步恶化,日本航空训练干脆取消了。到1945年美军占领冲绳时,完全切断了日本与南洋油田的海上运输线,到8月战争结束时,日本的石油储备只有37万千升,海外的石油来源全部中断。二战后期不能保证石油的充足供应,致使日本在争夺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战斗中处于劣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成的中印油管,堪称是最伟大的军事工程之一。1945年4月起,每月由中印油管输入中国的油料为1.8万吨,每天平均约输入600吨。截至当年11月停止输油,1945年5至11月的7个多月时间里,输入汽油、柴油、润滑油等油料约10万吨。相当于滇缅公路用汽车运油一年半的数量,较之飞机空运之油量更为巨大。
 
  中印油管解决了能源供应难题,解放了运输能力,大量原来运输油料的汽车和飞机改为运送更为急需的物资,这对战时中国经济结构无疑是一次极大的调整。云南不少军用机场上,飞虎队的战机频繁起降,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加足油料之后,从嵩明机场出发,径直飞往日本列岛,扔下一串串惩罚侵略者的炸弹。这条输油管的修建是盟军最终在亚洲大陆打败日本侵略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日本全线溃退。到1945年初,美军收复了菲律宾的马尼拉,接着是硫磺岛。这时,日本列岛的物资供应已经全面奇缺,石油几乎已从经济活动中销声匿迹,煤气、电、煤、木炭等能源也短缺到难以置信的地步。燃油供应形势的恶化迫使日本海军决定牺牲“大和号”舰队,用它发动对盟军的另一轮神风攻击:以“大和号”为核心,冲破正在支援冲绳部队的美国船队,尽可能创伤美军。然后将这只庞然大物搁浅,用其18英寸口径的大炮保卫冲绳。
 
  这显然是一次自杀性质的使命,因为“大和号”的燃料仅够单程。1945年4月6日晨,这艘巨魔般的战舰和它的编队船只,在没有空中护航的情况下驶出德山。4月7日中午,300架美军飞机冲出阴霾,开始轮番轰炸。到了下午,“大和号”和几乎其他所有的日舰都沉入海底。日本面临的形势在继续恶化。对此日本海军展开奇妙的松根取油运动。
 
  人们在“松根两百个,飞行一小时”的口号下四处挖掘松树根。儿童被派到乡下寻找松树根,找到的松树根加热12小时就能生产出替代油。全日本共架设了34000只大壶、蒸馏器和小型蒸馏装置,目标是每天生产三四加仑汽油。
 
  从劳动力的浪费可以看出这种做法是何等事倍功半。每2.5个劳动日才能生产1加仑油。1加仑相当于3.8立方分米,要达到官方制定的日产1.2万加仑的目标,就要每天投入125万个劳动力。松根运动的消极影响是严重的,它使日本各地满目疮痍。山坡上大小松树被连根拔起,变成了秃山。
 
  到1945年6月,松油的生产达到了每月7万桶,但如何把它们提炼成燃油的问题还未解决。事实上直到战争结束时,日本用松油只炼出了3000桶航空汽油。至于这些航空汽油是否被投入使用,没有事实表明它们经过了任何飞行实验。
 
  末日
 
  日本的末日已经来临。东条英机已经在1944年7月被赶下了台。1945年春,执政的是日本新一届政府,它的某些成员希望找到结束战争、避免灭顶之灾的出路。日本新内阁是由退役海军将领、80岁的铃木贯太郎领导的温和派人组成。铃木贯太郎在日本政界享有一定的威望。随着他的上台,要求结束战争的力量和主战派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铃木贯太郎下令调查。1945年6月完成了日本战斗力的调查,结论令人沮丧:日本由于缺乏能源燃料和美国的猛烈轰炸,经济几乎完全瘫痪。1937年4月,日本的石油库存为2960万桶,到1945年7月1日,库存只剩下了可怜的80万桶石油,勉强能够满足27天的作战需要,而日本海军要求至少应有100万桶的库存。显然,所剩石油库存不能满足日本海军的需求。
 
  失去了海外石油供应,不仅使日本军队的战斗能力大打折扣,也严重影响到日本本土的民用石油供给。1944年,日本全国民用石油供应量被压缩到1940年的4%。政府中的一些人认为“形势毫无希望”已经明显无疑,不过持这种看法的自然不会是一个人,在政府的最高领导人之中,许多人根本不愿意听到投降的字眼。日本政府继续宣传“一亿人民团结起来,与国家共存亡”的口号。陆军和海军中的一部分人极力督促铃木内阁把战争坚持到底。
 
  美军进攻冲绳岛遭到了日军的疯狂抵抗。美军的伤亡率高达35%。按照这个比例计算,进攻日本列岛的第一阶段战斗中就会使美军至少死伤26.8万人。美军司令官估计部队总伤亡人数将达100万之巨。日军的损失大体相同,而且有数百万平民无辜死亡。油料供给陷入困境,大大削弱了日本的战争潜力,导致日本最终战败。
 
  尽管形势每况愈下,东京方面还是不顾一切地拒绝签署同盟国的波茨坦公告。于是,美军前后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于1945年8月6日投向广岛。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落在了长崎。日本严峻的国内形势,加上原子弹引起的强烈震动和苏联的威胁,以及在中国战场的节节败退,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宣布投降。
 
  日本天皇1945年8月14日夜录下投降文告。次日,日本人民从广播中听到了一个微弱的、因为电流不稳而时有时无的声音。这是大多数人从未听到过的天皇的声音,他呼吁人们投降。太平洋战争到此结束。日本侵略者以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可以得逞,但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使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彻底破灭,军国主义分子无条件向世界人民举起了沾满鲜血的双手。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