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通过2年的技术积累,吉林油田储层改造关键药剂研发及应用项目落地,形成了变黏减阻剂、防水锁剂、高温暂堵剂3个液剂配方体系,已在红岗、英台、松原采气厂现场试验7口井,液剂配方使用量达100吨,评价井同比提产大于10%、液剂成本降幅大于50%,推广应用潜力明显。
吉林油田已全面进入非常规开发阶段,低渗透、剩余油分散、注采见效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储层改造效果。油气工程研究院在持续完善已经试验的3个液剂配方基础上,进一步瞄准提高储层改造效果、降低实施成本这两个关键点,重点攻关低成本支撑剂、高性能暂堵剂、强洗油型表活剂等关键药剂的研发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建立了浅层井裂缝填充剂筛选评价技术体系,初筛1种满足现场需求的河道砂裂缝填充剂,成本降幅显著。科研人员通过现场调研、室内评价,初步筛选出1种来源广、价格低的河道砂填充剂,15兆帕下破碎率低于4%,成本降幅明显,单吨成本降幅大于20%,具备较好的实施前景。
完善形成了系列化的缝内暂堵体系,室内评价可堵、可降解,突破压力及渗透率恢复率指标较好。科研人员在分析以往缝内暂堵剂技术适应性的基础上,认为大、小粒径的暂堵剂互相穿插组合更能提高暂堵效果。于是,项目组成员以填充毫米级大粒径暂堵剂空隙为目标,研发了1种微米级弱碱水可溶性暂堵剂体系,开展了静态、动态评价实验,渗透率恢复率达到100%。
基本定型了1种渗吸洗油用纳米微乳液表面活性剂配方体系及最佳生产工艺,性能好、价格低,可满足现场中试试验需求。科研人员以油气工程研究院液剂研发团队为依托,通过建立实验流程、建立评价标准、优化转相乳化法合成条件,制备了1种纳米微乳液表面活性剂配方体系,综合性能指标与外部产品对比均处于中上等水平。在配方合成条件优化设计方面,新设计出的正交试验表,能提高实验效率89%,并建立了以CMC、界面张力、接触角为指标的结果量化表征方法。通过开展9个样品100余样次的评价实验,最终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