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这几年国际原油价格由每桶二三十美元暴涨到七八十美元,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加快增长的经济因素,也有战争、自然灾害、投机资金兴风作浪等非经济因素……国家发改委官员透露,相关部门已就国内天然气价上涨达成共识。
当今。石油价格已成为经济运转的风向标。具体而言,影响油价格的因素很多,总结起来大略包括OPEC产量(石油输出国组织)、美国石油库存报告、地缘政治、季节天气因素、炼厂数量炼制能力与收益率、基金因素。
在此,基金因素近年尤其突出。
据估计,目前有200多只对冲基金活跃于能源交易市场。委内瑞拉石油公司总裁罗德里格斯指出,世界原油日供应量为8400万桶,但是期货市场上的交易量却达到1.2亿到1.6亿桶,“正是这种纸上交易造成了油价的暴涨”。美国石油工业研究基金会会长拉里•戈尔茨坦说,商品指数基金和对冲基金“是进入市场的新生力量,对油价的上涨势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价格的起伏波动对投机者来说很有吸引力,因此好消息的影响缩小了,而坏消息则导致价格上涨。华盛顿PFC能源咨询公司的市场分析师塞思•克兰曼说:“随着油价从一桶40美元多点猛涨到50美元左右,纸合同市场已经脱离了基本规律。没有出现短缺,汽油价格略有下降,而原油价格却涨个不停。”贝尔—斯特恩公司的资深石油分析师弗雷德•勒弗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投机充斥着石油市场。恐慌影响了石油价格,这种担心最初是由去年伊拉克石油生产中断引起的,如今一个小油田宣布因维修暂时停产这样的常规做法也会引起恐慌。”
追溯历史,油价的上涨启于2004年,而分析当年的基金在油市的“作为”相当必要。
比如,2004年石油价格一路飙升,业内人士认为是各种国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尤科斯公司陷入绝境、伊拉克和委内瑞拉局势动荡不安等等。但是另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因素是对冲基金的推波助澜。例如在当年8月中旬的15个交易日中,有14个交易日的原油期货价格刷新了最高纪录。石油大亨皮肯斯投入了50亿美元狂炒原油期货,他的资金在8月初国际油价处在每桶45美元时入市。这股新注入的力量让停留在石油期货市场的对冲基金声势大增。在8月下旬油价从每桶50美元下跌至42美元时,有2/3的对冲基金选择了撤出市场。当时,这些对冲基金获益最少也在10亿至20亿美元。但眼光独到的皮肯斯并没有完全撤出这个市场,而是在油价跌到每桶42美元时投下更多的资金做多油价。受其影响,各类基金在9月中旬再度涌入,在10月中旬使油价创出历史最高记录。
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原油期价上涨中获利颇丰,导致一些最有影响的投资银行也纷纷增加在原油期货上的筹码。2004年5月份,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银行出资9.32亿美元,购买了加拿大皇家石油公司2007-2010年期间开采的一半石油,大约3600万桶。8月20日,摩根士丹利又花7.75亿美元获得了一家石油公司未来4年2400万桶原油的购买权。高盛集团也从一家石油公司手中购买了1000万桶原油。从9月初开始,基金的净多单在不断地增加,截至9月14日的这一周基金的净多单仅有13198手,经过短短的2周时间,至10月5日净多单已经骤增至37179手此轮行情的最高值,期间油价被从42美元迅速地拔高至50美元以上,而基金占总持仓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从28%增加到31%。随后,在10月6日以后的两周里,基金的净多单有所下降,但是基金占总持仓的比例几乎没有多大变化,仍保持在31%,表明基金在逐步地获利回吐,所以原油价格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还在持续地上涨,直至10月26日油价创出55美元的最高记录。
然而,在油价创出新高之后,基金突然加大了退场的力度。其净多单一下子从20963手急剧减少了15000手,比之前的一周减少将近25%,基金持仓占总持仓的比例也下降了3%。于是油价也立即从高点跌落。有评论指出,并不是说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没有超过预期,也不是说恐怖主义威胁和中东暴力冲突没有使已经接近上限的石油输出系统更加吃紧。但是一个基本上问题是:这些消极的因素引起了对冲基金、经纪公司和其他金融玩家给石油市场带来剧增的压力,它们在推动石油价格飙升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来自美国能源部的数据表明,2005年占世界石油供应40%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收入增加475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5220亿美元。其他产油国也都收入不菲。然而,原油价格每10美元的涨幅利润实际只有10%也就是1美元被石油生产国拿到,其余的大部分都流进了石油交易商的口袋。除此而外,高油价还养肥了另一个看不见的获益者———投机基金。美国一家基金研究机构称,投机基金在能源领域的总体回报率达15%左右。由于投机基金很难跟踪统计,其具体利润额不得而知,但市场测算,投机基金在油市获得的财富会有数百亿美元之巨。
2005年,对活跃在油市的基金来说更是不平常的一年。
美国能源资料协会报告显示,2005年5月商业原油库存已达3340亿桶,为6年来最高水平,当时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已经回落到每桶47.25美元,市场笼罩在一片油价将继续回落的氛围之中。但一家位于美国休斯敦的对冲基金公司合伙人和他的研究团队认为,随着北半球进入夏季,能源消耗将达到高峰。在石油供应相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拉动油价上涨。尤其进入夏季以后,大西洋的热带风暴将处于多发期,原油生产风险加大,将会有机可乘。他们于是杀入市场,以每桶50美元左右的价格买入500万桶的原油期货。就在他们进入油市之时,其他的对冲基金经理也都疯狂地买入原油期货。投机基金的大量涌入迅速推高了油价,6月下旬,纽约原油价格突破每桶60美元,并于7月初上涨到每桶62美元的高度。
如果此时选择卖出,这只对冲基金至少能获利数千万美元,月收益在10%以上,这也是大多数基金所预期的目标。但是,他们还要等待更大的机会。当其他基金退出,原油价格回落时,他们又以每桶60美元的价格买入500万桶的原油期货。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飓风使墨西哥湾石油产量减少95%,天然气产量减少88%,全美国汽油供给减少10%。面对天赐良机,许多投机基金再次折返油市,抢购原油期货合约。市场也作出了预料中的反应: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被推至每桶70.90美元的历史高位,市场走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投机基金的拉升行为。基金炒家们在此轮上涨中捞取了大笔财富。休斯敦的这只对冲基金更以平均每桶68美元的价格卖出了所有的合约,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操盘的基金狂赚了上亿美元。
据悉,国际上像休斯敦的这种对冲基金公司有7000家左右,掌控着近9000亿美元的资产。据能源对冲基金中心的跟踪,全球有420家专业从事能源投机的对冲基金,每个月还有5-15家对冲基金加入进来。每天在原油期货市场进出的投机资金有1000亿美元。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许多投机基金改变了油价将下滑的观点,又开始大肆向原油市场注入资金。炒油队伍中还有大型国际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炒家。在股票市场低迷时,能源市场被人描述为新的纳斯达克。连美国退休基金这类一向强调稳定收益的长期投资机构也开始投资石油期货。
不可否认——油价从根本上受供求关系制约,但国际原油的总体供求是平衡的。另外,各国也在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寻找替代性能源,因此油价不会无限制涨下去。同时,高油价很可能是当前世界经济中最大的泡沫,随时可能会破灭。但是,我们也得承认——投机基金的行为具有“头羊效应”,即其行为往往成为市场的风向标,投资者常视基金动向而动,这也加强了投机基金对油市的冲击力。基金炒家常常利用各种信息制造价格波动,由此产生价差盈利。战争、恐怖活动、飓风等都是进行炒作的绝佳题材。
即使没有题材,一些投机机构还会出台一些报告,推动价格向有利方向发展。有的甚至散布一些消息,有意制造紧张。2005年3月,高盛公司报告认为,油价可能上涨至每桶105美元。这立即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发布当天,油价每桶大涨1.5美元。高盛先后数次发表油价会上涨的观点,每次都会激起原油价格大涨。他们的炒作将会不时引起国际油价阶段性大幅波动。分析家们估计,投机因素让原油价格每桶大约上涨8-15美元。长期关注油价走势的美国《商业周刊》估计,基金炒作占到油价上涨因素的20%左右,有专家甚至认为投机因素占到70%。
当前,尽管国内有关油价问题吵吵嚷嚷,但油价牵扯的因素之复杂并不是“降价”这么简单的。油价,牵一发而动全身,依照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和市场的体制、机制以及国际环境与条件,决定油价的涨跌必须慎之又慎,否则油价拉升起来大家又会怨声不叠,以至影响经济和稳定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