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石化西北分公司工程院针对塔河油田第一季度老井产量递减较快现状,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活动,采取技术措施,储层改造酸压井建产率达到85.7%,单井日产原油65.7吨,同比提高了23.8%,老井产量快速递减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西北分公司塔河油田属典型的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成油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一季度原油产量距离集团公司要求差133吨/日,老井递减速度加快,抵消了大部分新井和措施井产量的增加。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西北分公司工程院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有力遏制了老井产量递减。
加大机采井优化力度。应用前期机采研究成果,研制开发出一套有针对性的优化机采设计的应用软件,其中包括稠油井合理沉没度的确定、电泵特性曲线黏度及含气校正、油套合采井真实泵效,举升方式优选,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结合各单井的原油物性、含水特点、功图液面数据以及生产动态数据等动静态资料,逐一分析320口机采井的目前生产状况,筛选出65口井(其中管式泵井40口、抽稠泵井12口、电潜泵井13口)进行杆管泵组合及工作参数优化,目前已初步完成这批井的优化工作,下一步将完成与采油厂的对接,进入现场实施,为分公司机采井的挖潜提供技术支持。
优化储层改造。今年以来,工程院工程与地质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区域生产动态资料及2006年储层改造6大技术成果,完善配套工艺技术,提高储层改造施工成功率;精心选井选层,提高酸压增油效果;优选高温性能良好液体体系,提高裂缝穿透能力;优化施工参数,有效控制裂缝高度;完善压后评价体系,指导储层改造优化设计。今年以来共实施储层改造19井次,成功17井次,有效率100%,建产率85.7%,比年初制定的70%的预期目标高出15.7%,总体效果较好。
大力推广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目前西北分公司共有掺稀井89口,占油气井总数的15.2%。掺稀油降黏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有效降黏措施,随着油井含水的不断升高,掺稀注采比已由2002年的1∶1.52升高至1∶0.94,掺稀效果逐年变差,稀油与稠油之间较大的价格差异,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工程院于去年9月启动了稠油化学降黏试验,对6种水溶性化学降黏剂进行17井次的现场试验,降黏率均在90%以上,油溶性降黏试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项技术正在全面推广,保证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吨油成本。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石油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